标签:
it电信p2psnskype |
分类: 电信技术 |
由于工作的关系,最近比较关注P2P技术的互联网应用以及和电信网络的结合问题。
最初接触P2P技术还是在Skype在国内的应用初期,虽然刚刚登录国内,但Skype的应用势头很猛,其免费的且质量不错的VoIP语音通信,获得了不少的拥护者,不少有头脑的厂家便纷纷开发基于Skype的本地PSTN网关,以提供给那些在外地有派出机构,并有大量长话需求的公司使用。Skype的出现,给当时以语音收入为主的固网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于是就要想办法进行封锁。
但Skype的封锁,并不是那么简单,我最初采取的方法,仍然像封锁QQ和MSN一样,通过端口、协议、登录服务器地址等方式来进行。但很快遇到了麻烦:Skype没有特定的服务端口(且很多时候使用标准服务端口),其协议是加密的(HTTPS协议又不能禁用),从协议分析中获得的登录服务器似乎是无穷的。当时的条件下,很难找到既保证封锁Skype应用,又不影响客户其他正常互联网使用的方法。
无可奈何间,跑去网上搜索相应的Skype资料,那时候不像现在,Skype现在已经成为混合式P2P网络的经典应用,国内的资料非常之少,后来还是在IEEE上找到一篇对Skype进行逆向协议分析的文章,记得似乎是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网络实验室写的,从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P2P的基本概念,以及超级节点(SN:Super
Node)。其时,P2P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出了好几代了,在国内的BT应用也已经大行其道了,今天在国内势头十分猛的迅雷那是好像才刚刚起步。
本打算就着封锁Skype应用这个事情,把P2P技术深入了解一下,但由于用户对运营商封堵Skype的反映非常激烈,一些管理部门也站出来表态反对,于是封锁Skype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我对P2P技术的了解也就中断了。只是后来从网上一些公开的资料看,一家上海公司实现了对Skype语音和信息的截获和解码,自然也就可以实现封堵了,至于技术上如何实现的,就没有再深入了解了。
但这次又是由于工作原因,再一次和P2P技术碰头了,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封堵,而是应用,是将P2P技术应用到电信网络业务中。
互联网久已形成的C/S模式,造成运营商提供电信业务时,过于依赖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主干网络的承载能力,而对于十分“吃带宽”并消耗大量处理能力的视频服务,如IPTV点播(VOD)业务,往往不能支持大的并发应用,虽然传统的CDN技术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但CDN节点在面临大的访问需求时,也会发生拥塞和服务中断的问题。
P2P技术比较好的解决了链路拥塞和服务器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每一个信息的获取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提供者。
但问题总是有其两面性,传统意义上的P2P技术应用和发展理念,是比较排斥中心化的管理的,电信运营商也一直对P2P应用抱有敌意,对待P2P应用也多采取封堵和疏导的手段,距离利用P2P技术构建电信运营商自己的业务还有一段距离。
但时不我待,互联网视频业务经过这些年的培育,电信运营商自有的IPTV业务开播在即,而传统的C/S+CDN结构在处理海量视频业务请求时的劣势,使得电信运营商不得不正视P2P技术对促进电信网络优化和业务发布方面的技术优势。
虽然有了运营商的关注还远远不够,P2P技术大规模应用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并担当起运营商自有业务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首先,目前P2P技术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够很好得适应电信级运营管控的网络架构,虽然P2P的精神是自由的,但发展适合电信运营商现有运营收费管理模式,是P2P技术真正应用于电信网的首要条件。虽然目前互联网上的一些基于P2P技术的视频直播、点播网站大行其道,但由于并没有真正形成和电信运营商融合的内容分发和传递架构,运营商无法主导,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动力,甚至采取封堵的措施。
其次,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还没有做好迎接P2P技术应用的准备。运营商的IP城域网各个环节,包括核心和边缘路由器,以至于BRAS/SR,汇聚交换机等,大都缺乏识别P2P流量的能力,也不具备成为超级节点(SN)的能力,而纯粹让客户终端承担起内容分布存储和传送任务,会给P2P网络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而且也会造成P2P流量的无序性。
综上所述,P2P要真正和电信应用相结合,还有不少工作要做,需要P2P应用的开发厂家,电信设备厂家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共同努力!
只有克服了P2P应用的结构瓶颈和电信设备能力瓶颈,P2P技术才能真正走上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应用平台,也才能够走出草莽,成为运营商所青睐的技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