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城市有800万人每日通勤上百里

(2024-10-19 15:02:46)
标签:

财经

房产

时评

大城市有800万人每日通勤上百里

彭澎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

 

    1017日,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据称,单程通勤距离在25公里以上(往返50公里)的通勤人口占比仍然达到8%,超过800万人。

从城市主体来看,北京25公里以上超长通勤人口比重最高,达到12%,广州紧随其后,为10%。在特大城市中,东莞、青岛和长沙的超长通勤人口比重均超过8%

说实在的,北京通勤距离长,天下人都知道。但是,广州居其次,则是第一次听说。

 

多年前,问过一个曾在香港工作、后调回北京的领导突然空降广州,他在回答我“为什么钟意广州”的时候说:“北京太大,办事效率低,一天只能办一件事。广州紧凑,半天就可以办两件事。”

我深以为然。因为他并没有因空降而提拔,是平调来广州的。

我经常在讲课时形容北京与广州的通勤距离:“早年我在北京读书,从海淀到天安门,骑车一个小时。现在,从天安门打的去海淀也要一个小时。”记得当年坐332320去市内也要不了一个小时啊。

刚来广州的时候,骑单车全市绕一圈也都要不了一小时,很多地方都在骑车半小时的半径里。后来坐了两年的公交车上班,从天河去越秀也都在半小时左右。

 

我是极反对以“超通勤”作为高薪代价的,毕竟人生不能把大量时光耗在路上。

报告将超过60分钟的通勤时间划定为“极端通勤”。据称,北京的极端通勤人口比例最高,达到28%。此外,上海、重庆、天津、武汉和青岛五座城市的极端通勤人口比例也超过了15%。

那么,可能这些极端通勤人口的幸福指数极低。当然,我的邻居朋友也把一小时通勤班车当作睡觉的补充时间。早上有一个小时睡觉放在路上,晚上提前打个盹,回家也精神。这倒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相反来看,报告5公里内通勤作为“幸福通勤”的最大阈值,将80%通勤者实现45分钟可达作为超大、特大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的衡量标准。后者也是联合国人居环境建设目标。

据调查,2023年,全国层面结束了连续3年幸福通勤全线下降的局面。在45个轨道城市中,有52%的人口实现45分钟内通勤。显然,总体上,随着轨道交通的完善,我国大城市的通勤状况还是有改善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消息,由于新的人才引进计划,不少内地精英去了香港上班。但是,还不习惯香港的高房价,于是就在广州或深圳继续居住,每天通过高铁通勤,单程可能要1.5小时。好在高铁接驳地铁比较准时,除了极端天气作乱。

目前,有不少楼盘也在卖高铁概念。如南沙有楼盘说香港客过来就一个多小时的“高铁+”时间距离,可以作为休闲度假居住。

之前还有“轨道上的大湾区”的概念,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其实,在东京大湾区也是如此。据我了解,纽约、洛杉矶等很多大都市圈也都有“一小时通勤”的情况。

即便如此,我还是坚持:通勤距离太大是浪费人生。

多年前做金山谷项目,他们的理念是“步行上学、步行上班、步行购物、步行社交……”其实,这才是“产城融合”的最高境界!

 

2024年10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