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早的亿万富翁出现的年代
(2024-09-19 09:04:39)
标签:
财经房产股票 |
广东最早的亿万富翁出现的年代
彭澎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
策划、采访、编写、排印近一年,1995年《亿万富翁不是梦——广州十大私营企业纪实》在香江大酒店举行隆重的首发式。
这一年,广州还没有一个公开的正式的亿万富翁。据政府统计,资产最多的是苏志刚,总资产为9000多万。难怪后来他做了广州市工商联主席。
这本书编写成功后,我再接再厉,着手编写《广东十大民营企业风采》,并请朱森林省长题写了书名。
但是,1997年突然接到通知,要把我作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送去美国访学。经过考试,我作为“黎子流市长基金”(“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的俗称,每年送2人出国进修,每人提供2万美金)第一人前往美国。结果,在拥有“世界上最红的秋天”的佛蒙特待了两年。
临行,我把《广东十大民营企业风采》一书交给策划人同行的阎林森执行。
老阎是我的人生导师(我第一次去夜总会、第一次去沐足店都是他安排的)。他从高校出来后,先后在粤港信息日报、信息时报、广州青年报干过记者,又在报社成立了策划公司,后来独立出来叫“广州市黑天鹅市场战略有限公司”。
交给“黑天鹅”也有些没把握,但是,老阎很迫切。我也就希望他真的变成一只“黑天鹅”了。
1998年底,我从美国回来,老阎送来几经周折编成的《广东十大民营企业风采》一书。书名搞了一个副名“行业状元录”。显然,“亿万富翁”已经成为一些老板的标配了,不能将此作为“梦想”来写了。
在副省长刘维明作的序里提到:我省目前私营企业已达到102800户,平均注册资本70多万元,注册资本百万元以上的就有16000多家。
他还指出:一批民营企业,早已突破了原始积累的作坊式生产,告别了小打小闹式的经营方式,进入规模化、集团化的经营阶段,有些已形成国际化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的舞台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入了良性的发展阶段。
这本书不象写广州市那本是跟工商局合作,而是跟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合作的。因此,其权威性也是可以参考的。
第一篇写的石艺集团的王冠华。我接触过几次,印象深刻的是30出头的他衣冠鲜艳。在五羊新城的办公楼也装饰的十分张扬,可能与其从事“天然真石漆”有关。几年间,他向社会的捐助达600多万元,担任了广州市维护社会治安基金会名誉会长,独家赞助广州赛马会的7场比赛等等。
湛大集团的封亚军是老阎的老友。1995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亿元,是麻章区首家产值过亿的企业,排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第118位。1997年总产值超过7亿元。那个时候,同在粤西的“一号土猪”还没出街,温氏集团也不知名。
万和集团是顺德家电的代表。从桂州热水器厂到1993年成立万和集团,产值达到1.5亿元,产品成为中国热水器“三强”之一。1995年固定资产1个多亿,年产值3.5亿元。
金冠集团在1996年成立时,已经可以在生产基地投资3800万美元了,产能达20亿元。从油墨公司干起,最后成为高档家具涂料的领头羊。
富士宝微波炉,1996年产值超3亿元,是佛山本土企业起个洋名的代表。类似的当年还有很多,如松本电工。
大哥大集团曾经也是国内的西装名牌,但是品牌却很土。与取洋名形成了鲜明对比,要么“洋”得以假乱真,要么“土得掉渣”,这是当年广东企业的两种通例。老板叫徐保,最初厂名叫“保美西装厂”,也还是较土。来自汕尾的这家企业,是粤东企业代表,其品牌“DKD大哥大”竟然成为全国十大西装品牌,还要打保护品牌的商标使用权维权战,可想当年IP素质之状态。
但这就是当年第一批亿元企业。
志高空调的李兴浩算是我接触比较多的一位。后来,他还经常参与我们创办的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和“大哥会”的活动(此是后话,以后再写)。最搞笑的是一次活动结尾,他突然向我质疑:“彭博士,你读的书可能没有我多!”
“何以见得?”
“我每天都要看很多报表信息,各种企业经营、家电行业资料,我都要看啊!”
好像也有道理,我故意问,“看你以什么标准来说了?”
“我还有一个大阅览室,很多档案报表都存放在里面。资料很丰富。”
想起他是卖冰棍出身,能搞空调,还要做“世界1”我也就释怀了,毕竟好学不是罪过。
再后来我给富力集团写书,他们也提出要做“中国房地产的1”(李思廉语)。我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这种“1心结”也就更加见惯不惊了。
不知道“志存高远”的志高如今可好?
没想到还写了广信律师事务所以及王晓华,这可真的应了“行行出状元”的全书主题。律师事务所能做多大,我不好评判,但是广信所在广州律师界的江湖地位是可以确认的。王晓华认识多年,他是老阎在广东民族学院的同事。这个特别的高校出了很多人才,不少教师跳槽或是下海(此是后话,以后再写)。
王晓华后来跟我在广州酒家做独立董事,又有了很多接触,无疑是律师老板、亿万富翁。香港律师进入广州挂牌首选广信所也表明了其地位之高。
“是服务和诚实,没有服务和诚实也能生存,但是没有良好的服务和诚实的态度,生意永远也做不大。”黄学敏说得没错,但是,能持之以恒并不容易,不知道他后来做得多大。
没想到,全书最后一个写的是壹加壹的陈展鸿。这是与《亿万富翁不是梦》唯一重叠的企业和老板。
应该是我介绍老阎去找的陈展鸿。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玄问:“壹加壹等于什么?”
“壹加壹”,是等于过亿的资产,还是等于2000员工的齐心协力,是等于拥有20多个公司的集团,还是等于一条适用于中国私营企业的道路?
“壹加壹”等于什么,暂时还没有答案,答案正在探求。
全书以下面这句话收尾:
明天,“壹加壹等于几”没有人知道。
现在看来,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在几十年的曲折发展,真的是惊心动魄、大起大落。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不是戏剧,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生存的现实。与《亿万富翁不是梦》仅两家企业“梦想成真”相比,《广东十大民营企业风采》也好不了哪里去。多数企业已经“默默无闻”,随风飘逝。
今天回头往事,也只是“成败兴亡万事空,都付笑谈中”。
但愿历史不只是随风而去……
(2024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