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4个月经济增长强劲的原因
(2024-06-03 10:03:16)
标签:
财经股票 |
热焦点评(24-67):深圳前4个月经济增长强劲的原因
彭澎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题外话: 深圳前4个月经济增长强劲的原因。5月底,2024年1—4月深圳经济运行情况公布。其中,工业生产加快,主要行业表现良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市场销售保持增长,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等。
那么,1--4月深圳经济运行亮点有哪些呢?一是工业投资增长强劲,表明经济恢复发展有实体经济支撑。二是“制造业当家”有了新质生产力做后盾。三是出口增长快速回复,显示了在突破“卡脖子”、“科技脱钩”方面有成效。
其中,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66.1%。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长77.2%。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3.8%。深圳工业投资增长强劲以及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暴增的原因,主要是深圳坚持“制造业当家”,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基。同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在医药、电子及通信、3D打印、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较大优势。这使深圳在抓新质生产力促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当然,这也是深圳在全国较早、较多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科技脱钩打压积极应对方法措施得当的结果。
1—4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4105.83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出口8933.20亿元,增长33.9%。深圳进出口增长提速,尤其是出口恢复态势良好,是制造业升级和狠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也与深圳注重拓展新兴市场、有效回避美西方打压有关。接下来,一方面要根据美国大选和欧盟选择性“双标”可能升级科技打压尤其是对“新三样”的关税壁垒进行调整市场策略,另一方面,加强与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等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有效回避贸易和科技打压。如此,加上产业转型升级,深圳进出口贸易可以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深圳前4月工业投资和进出口强劲增长
2024-05-29 15:34:09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广东
5月29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1—4月深圳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4月,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
从行业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13.3%、10.8%。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0%。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8.0%、47.0%、38.6%。
再来看投资,深圳的工业投资增势强劲。1—4月,深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6.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7%。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长77.2%。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3.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13.2%。
深圳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打造万亿级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定了“20+8”产业集群,推动“工业上楼”解决产业空间问题,也在加快打造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1—4月的经济运行数据说明,一是工业投资增长强劲,表明经济恢复发展有实体经济支撑;二是“制造业当家”有了新质生产力做后盾,加快形成了新动能;三是出口增长快速恢复,显示了在突破应对“卡脖子”“科技脱钩”方卓有成效。
深圳工业投资增长强劲以及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暴增的原因有哪些?彭澎认为,深圳坚持“制造业当家”,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基。同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在医药、电子及通信、3D打印、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较大优势。这使得深圳在抓新质生产力、促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当然,这也是深圳在全国较早、较多地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科技脱钩打压之后,积极应对、方法措施得当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深圳的出口成绩也十分亮眼。今年1—4月,深圳“全市进出口总额14105.83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出口8933.20亿元,增长33.9%。”
出口快速增长的推动力是什么?进出口走势可能会如何变化?彭澎分析认为,深圳进出口增长提速,尤其是出口恢复态势良好,是制造业升级和狠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深圳注重拓展新兴市场、有效应对贸易摩擦有关。
彭澎认为,我国正在加强与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这也将有效回避贸易摩擦和科技打压。再加上产业转型升级,深圳进出口贸易有望进一步持续发展。
此外,在消费领域,今年1—4月,深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4.85亿元,同比增长2.3%,处于平稳状态。不过,数据显示,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8.9%、12.4%。网上零售持续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6.0%。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玉凤 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