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重提“中部崛起”?

(2024-06-03 10:10:22)
标签:

财经

股票

房产

热焦点评(24-68):为什么重提“中部崛起”?

彭澎接受红星新闻采访

 

题外话:为什么重提“中部崛起”?今年是中部崛起提出20周年,总书记在长沙及最近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到并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中部崛起提出20年的成效呢?

首先,得益于区位,中部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形成了“中部枢纽”体质,对于全国高快速交通系统的完善发挥了枢纽作用。其次,武汉、长沙、合肥等省会城市本来就是高教、科技中心城市,这在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建设中形成了突破性力量。其中,合肥显得尤为突出。再次,相对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在近几年慢了一拍,疫情后恢复增长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江西、河南的增长速度引人注目。最后,中部地区抓住了产业转移和更替的时机,新兴产业集群有了明显成长。

最新审议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继续坚持2006年确定的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战略定位。当前重提这点,意味着新时代推动中部崛起和20年前相比,在变与不变中追求新的契机。

“三基地、一枢纽”的定位与之前的定位大同小异,但是,高技术产业和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性显得比以往更加突出。而且,这应该开始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法宝。

新时代部地区加快崛起,中部六省,特别是主要城市应该确保中部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置可持续稳中有进。首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形成各自城市的比较优势,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化发展。其次,更多推进中部区域一体化整合,在市场要素各方面进一步开展协同发展。再次,发挥高校、人才、科技创新优势,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中打造独特产业链供应链集群优势。

 

城势观察|政治局会议释放政策信号,中部崛起为何要“加快”?

2024-05-31 07:22:09 来源: 红星新闻 四川  举报

 

5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会上强调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意义及突破方向。这是继今年320日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后,中央层面再度聚焦中部地区崛起。 从上次座谈会到这次政策措施审议,间隔仅两个多月。

此次会议披露,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实化各项任务,清单式推进落实。“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一连串有力动作之后,中部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引发公众及专家学者对中部地区崛起的再度关注与讨论:为什么是中部?过去20年,中部崛起成效如何?接下来,中部该怎么干?

 

为什么是中部?

 

中部是相对于东部、西部及东北地区而言。在我国,中部主要指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和山西六省。

 

 

 

资料图片 图据视觉中国

 

2000年前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东部沿海地区依托区位优势、资金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彼时,西部和东部差距凸显。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3月正式开始运作,西部大开发也迎来难得发展机遇。此后,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地区,则面临老工业如何转型发展的困境。2003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在此背景下,有“中部塌陷”的声音在网络上生发,一些专家学者也通过数据比对来展现和证实中部发展的相对滞后。今年418日,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喻新安等人在《光明日报》撰文谈到,2001~2003年,中部六省GDP年均增速分别低于东部、西部地区1.80.4个百分点。此外,从人均GDP看,中部六省从全国平均水平的88%1980年),持续下降到1990年的83%2003年的75%

 

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部地区崛起的路径选择》一书中,作者陈计旺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主要发生在“八五”时期(1991-1995年)。1978年中部地区人均GDP为东部地区的66.9%,但到1995年,中部地区人均GDP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4.5%

 

彼时,中部吸引着越来越多目光的关注。20043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被写入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下半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表述也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

 

中部地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今年530日,求是网发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一文指出:中部地区以约占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4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1/5的经济总量,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简称“三基地、一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30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陈宪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谈到,中部崛起事关国家战略,如今重申或强调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的战略定位,是因为这事关中国经济的韧性问题。

 

“我国的发展恰好是由东、中向西这样的渐次发展进程,中部地区的崛起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也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陈宪说。

 

中部还好吗?

 

各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部六省GDP分别为:河南省59132.39亿元,湖北省55803.63亿元,湖南省50012.9亿元,安徽省47050.6亿元,江西省32200.1亿元,山西省25698.18亿元。这样,2023年中部六省GDP总和为269897.8亿元,占同期(2023年)全国GDP1260582.1亿元)的21.4%

 

 

 

530日,武汉市汉阳区马鹦路与国博大道交叉路口立交桥 图据视觉中国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3年,中部六省GDP分别为:河南省7048.59亿元,湖北省5401.71亿元,湖南省4638.73亿元,安徽省3972.38亿元,江西省2830.46亿元,山西省2456.59亿元。

 

纵向看,2023年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的GDP分别是20年前(2003年)的8.4倍、10.3倍、10.8倍、11.8倍、11.4倍、10.5倍。

 

横向看,根据陈计旺在《中部地区崛起的路径选择》书中披露,2003年中部六省GDP约占同年全国GDP19.48%。据此,20年间中部六省GDP占全国比重提升约2个百分点,为挺起中部脊梁、稳住全国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政策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曾任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201112月,其主编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大思路与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谈到了当初所谓的“中部塌陷”。

 

书中,范恒山举例:1978年,中部地区GDP相当于东部地区的49.6%,但2005年下降到34%1978年,中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为21.6%,但2005年下降到18.8%

 

 

 

328日,长沙,湘江边休闲垂钓的人们 图据视觉中国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31个省市区中,中部有两省GDP进入全国前十,分别是当时排名第6的河南和排名第10的湖北。20年后的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市区中,中部有3个省进入前十,分别是GDP排名第6的河南、排名第7的湖北、排名第9的湖南。而安徽省也排到第11名,距挤入前十,仅一步之遥。过去20年,中部“脊梁”逐渐挺起。

 

中部的这种发展态势如今依旧持续。各地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中部六省2024年一季度GDP显示,4个省一季度GDP破万亿元,分别是:河南省14765.34亿元,湖北省12433.48亿元,湖南省11938.44亿元,安徽省11293.6亿元。其他分别是:江西省7351.3亿元,山西省5399.56亿元。

 

中部六省2024年一季度GDP总和为63181.72亿元,占全国同期GDP296299亿元)的21.3%,持续了2023年的发展势头。

 

靠什么崛起?

 

418日,喻新安等人在《光明日报》撰文谈到,20年来,中部地区各领域各方面实现全面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中部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如何看待过去20年中部在崛起战略中取得的成效?

 

530日,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这首先得益于区位,中部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形成了“中部枢纽”的体质,这对全国高快速交通系统的完善发挥枢纽作用。其次,武汉、长沙、合肥等省会城市本就是高教、科技中心城市,这在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建设中,形成了突破性力量,“其中,合肥尤为突出。”

 

 

 

529日,合肥 图据视觉中国

 

不过,彭澎也表示,相对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在近几年确实慢了一拍,但疫情后恢复增长的速度比较快,“这和中部地区抓住产业转移和产业更替的时机,使新兴产业集群明显成长有密切关系。”

 

20年来,中部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基础设施建设。”陈宪告诉红星新闻,在中部,郑州、武汉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国家交通枢纽,这既是促进中部崛起的条件,也为东西连接、南北互通创造了条件。

 

新时代中部崛起靠什么?在陈宪看来,目前中部省份的城市空间结构更加优化了,不仅拥有武汉、郑州两个国家中心城市,还拥有已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实施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413日,郑州东站 图据视觉中国

 

“此外,在全国14个国家级都市圈中,中部拥有长株潭、武汉和郑州三个都市圈,使中部城市形成了集群式发展。”陈宪说,武汉、郑州的经济规模原本就比较大,也有较好的基础,加上这些年,中部出现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基调的城市,长沙和合肥更是其中的先进代表,逐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发展格局,这是中部发展的亮点。

 

至此,从交通枢纽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成效,共同构成了中部未来更好发展的稳定基础。新的政策红利加持下,顺风飞扬的中部城市将领舞着中部区域再度获取新发展。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韦星

 

编辑 张莉 责编 冯玲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