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旧改的冲突

(2014-11-06 14:20:48)
标签:

文化创意

产业园

园区

旧厂房

珠海

财经周评(14-84):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旧改的冲突

 

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旧改的冲突

彭澎 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经过改造变身文化创意类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珠海旧厂改造的方式选择。近期,平沙糖厂投资1亿元的一期项目改造又将这一路径呈现在人们面前,但却引发了深思,改造规模小、龙头企业少、专业化不足等问题,不仅是旧厂变身“文创园”要过的几道坎,甚至可能影响这些“文创园”改造成功之后的长期运作的方向或结局。

 与国内许多城市一样,珠海把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抓手。目前,已有不少旧厂房改造为“文创园”,如珠海V12、吉莲19、金嘉文创园等。这些改造项目改善了城市环境,也成为珠海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创园”是哪家可能还没有统一口径,但较早而最著名的莫过于798项目。正名叫“大山子艺术区”的项目世人更乐于称之为“798工厂”,是依托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原798工厂的老厂房而兴建的。后来又有上海的新天地项目,并被复制到全国各地,如岭南新天地、东山新天地等等。

其实,这种“文创园”根据所依附的区位和载体,可分为几种类型:以旧厂房和仓库为依附的;以大学校园为依托的;以开发区为依附的;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依附的。发展起来后,又可按园区性质分为产业型、混合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地方特色型等5种类型。由于广东有“三旧”改造,因此,“文创园”多以旧厂改造为主,也有少数旧村、旧城的改造项目,性质上以产业型和混合型为主。

珠海的“文创园”目前大多由旧厂改造为产业型和混合型。

珠海V12是全市首个“文创园”,原来54万多平方米的厂房现在出租率达100%148家企业近2000名年轻人在这里上班,算是很成功的了。改造之前的破烂厂房空置率近50%。改造后租金也由每平方米不到15元提高至45元,去年园区产值达1亿多元。吉莲19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也吸引了52家动漫、网游等企业进驻,入住率高达九成。在这两大成功范例的召示下,更多的珠海“文创园”还在筹建中。如珠海保税区即将建设国际时尚创意产业园,南屏将建设海容汇1828工业设计创意园,等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旧厂房改造成“文创园”,不仅改善城市环境,还为旧厂房提供了再生的机会,通过吸引文化创意企业进驻,培育了文化产业的增长点。可是,在外人看来,情况并不如此美妙。

“文创园”的建设初衷,大多是希望搭建平台吸引同类型企业集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和品牌效应。可进驻的企业有的反映,场地空间比较小,没办法搞活动;租金比改造前贵很多,成本加大;业态构成较为散乱,有些与文化创意产业无关;此外,人才、融资、服务平台等中小企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这里一个也不少。

    综观珠海“文创园”,可能有两大问题事关全局:一是名为创意园实为“大杂烩”的矛盾;二是政府规划与市场选择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两个相关的问题,也是全国所有园区面临的问题。

  其实,不仅是“文创园”,大多数产业园区都或多或少面临走专业化还是混合型的困境。有业内人士称,园区经营公司本身也是企业,讲究经济效益,早期引进不同的业态只是为了缩短园区生存发展周期,这是园区必经之路。面对这个问题,解决的途径无非两条:要么是政府减免税,经营企业可以耐心地熬下去;要么是经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时间换空间,先混搭再专业化。

有种说法是,从国内外较成功的“文创园”发展来看,园区内无不形成了联系紧密、产业链完整的文化企业集群,其聚合效应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我看来,其实不然,一方面,产业需要配套,一些连瓶装水都买不到的园区也很难让专业化企业生存;另一方面,如果都是产业同类型企业,又会出现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因此,在专业化与混搭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很重要,有时这个平衡点还会是动态的。这就要考验经营者的水平和政府的管理水平。

最后,北京798因知名度高逐渐变成旅游区,并进而导致部分专业化企业因成本上升而离开也是必须考虑的前景。但园区可以不同分类是大方向,不要强求一致。完全可以发展一些如上海新天地一类的休闲型、体验型、大众化的“文创园”,哪怕其产业性不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