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靠什么启动?
(2012-10-25 00:57:08)
标签:
南沙生产性服务业越秀集团先进制造业财经 |
热焦点评(12-239):南沙靠什么启动?
彭澎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题外话:最近南沙新区炒作已经有些过头,可能回过头来看,其实,泡沫很大,如房地产每平方米上万完全是泡沫!但南沙新区建设靠什么启动呢?没人能说清楚。但现实中是房地产打头阵,为多少让人很纠结。这既使今后的产业进入门槛提升,也使房地产缺乏后劲,到头来将出现几年的冷清。
汽车制造“一枝独秀”金融服务“一张白纸”
2012年10月24日南方都市报
规划中,将船舶与海洋工程放在先进制造业的第二条。南都资料图
对于南沙新区的发展,产业总是绕不开的一个焦点。根据《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是南沙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个发力点,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同时加速汽车、船舶、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
然而,目前南沙的产业结构却存在“汽车制造业一枝独秀,服务业基础薄弱”的严重失调状况。据悉,2011年南沙区服务业比重不到17%,与《规划》提出的“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左右”的目标,相距甚远。
对此,南沙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站在广州看南沙,未来南沙将承接广州中心城区的服务业溢出。也有企业指出,对目前的南沙而言,无论是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均面临人才的“瓶颈”。
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大
数据显示,2011年南沙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4∶80 .88∶16.58,第二产业在南沙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超过80%,占有绝对大的份额。目前,南沙已经形成了以汽车、船舶、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航运物流、科技创新、服务外包、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临港现代产业体系。
南沙区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南沙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691.2亿元,同比增长15.32%,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937.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5.41%。
据统计,2011年南沙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实现产值726.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93%,汽车产业在工业经济中“一枝独秀”。目前南沙汽车工业中整车和发动机年产能分别可达36万辆和50万台。
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薄弱
在南沙的三次产业比重中,与制造业相比,仅占不到17%的服务业显得薄弱。
生产性服务业,又称2.5产业,是指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兼备独特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
据悉,早在1990年,广州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已经高于同期第二产业的产值。到2000年,广州已形成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已经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其中以交通运输邮电、批发零售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
然而,南沙目前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尚无完整统计,仅从南沙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就可以看出,南沙的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
1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基本成型 去年汽车业产值726 .03亿
南沙现实的产业基础如何?南沙的现状是,工业仍是G D P的支柱,而汽车业又在工业中占近半壁江山。
目前,南沙已形成以汽车、船舶、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航运物流、科技创新、服务外包、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临港现代产业体系。
据统计,2011年南沙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实现产值726.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93%,汽车产业在工业经济中“一枝独秀”。目前南沙汽车工业中整车和发动机年产能分别可达36万辆和50万台。
而船舶与海洋工程也有了很强的现实基础。去年,南沙的船舶制造业完成产值86.73亿元,增长14.85%。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方面,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年造船能力已可达300万吨,《规划》中也要求南沙推进该基地及广州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大岗)建设。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表示,目前南沙的汽车生产与制造主要以中日合作方式进行,生产中使用的也多为日本技术,“在《规划》的高端定位下,未来南沙汽车制造业可以走发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道路”。《规划》提出,南沙应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集聚化发展,重点发展乘用车整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同时《规划》也支持在南沙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研发和生产项目。
焦点
先进制造业有碍宜居新城建设吗?
南沙晋升国家级新区后,《规划》将“以人为本,宜居优先”摆在了发展原则的首位。“宜居新城”的目标与制造业的发展是否矛盾?李立勋强调,南沙无论从面积、区位还是定位上,都已明确其必须发展制造业,“所谓安居乐业,不能只满足宜居的要求而忽视未来南沙居民对就业的需求”。他认为南沙的制造业发展规划,没有一项具有高污染的特点,因而“这与宜居新城没有明显矛盾”。
如何避免制造业发展与宜居新城建设相互干扰?中大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表示,通过产业区和居住区的合理划分及对制造业生产工艺、环境影响进行严格控制才能体现与南沙高端定位相适应的管理水平。“新加坡的石化工业如此发达,生态环境却依旧很好,南沙也必须做到。”
在郑天祥看来,可能与南沙“宜居”及“生态环境良好”的目标相矛盾的因素不仅仅是制造业,南沙自取消重化工业后,其制造业的污染已经不明显。他从湿地生态平衡、空气质量、淡水水质等方面综合剖析了南沙在创建“宜居新城”时必须克服的问题,空气环境方面,他建议应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以减少汽车行驶产生的空气污染;水环境方面,由于南沙处于珠江下游,他提醒应注意咸潮等问题对居民饮用水质量的影响。“既然宜居已经是南沙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就应该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产业。”
2现代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薄弱未来将承接广州服务业溢出
目前,南沙新区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约17%,还不到制造业比重的1/4,相比香港服务业比重90%、广州的服务业比重60%,差距巨大。面对“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达到65%左右”的目标,几乎是“一张白纸”的南沙服务业,该如何发展?
金融服务业培育还需很长时间
记者走访发现,即便是在凤凰大道、进港大道等南沙新区人口相对密集的中心区域,除了银行营业网点外,很难觅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的踪影。而记者查阅近几年南沙区政府的文件资料,也未能查询到南沙金融业的统计情况。
某商业银行南沙区营业点的工作人员张先生表示,除了银行网点外,目前南沙区的金融服务业几乎就是“一张白纸”,到银行营业点咨询或购买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居民很少,“这一块的市场培育起来,估计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已有金融企业闻风而动落户南沙
《规划》提出,南沙新区将积极发展科技金融、航运金融、期货交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金融业务。
据南沙区政府相关人士透露,早在《规划》获批公布前,已经有一批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股权投资都在洽谈,且基本上已接近最后拍板阶段。
另据悉,在《规划》获批前后,越秀集团属下的一个金融租赁项目,已基本敲定落户南沙新区。
创新平台关注海洋经济大型企业开始南沙布局
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
科技创新方面,南沙已建成中科院广州工研院、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及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分所、先进技术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创新平台。
目前南沙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5家。其中晶科公司的高亮度大功率LED芯片项目已经投产,自主研发的LED芯片制造核心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上个月2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暨广东深蓝产业创新基地奠基落户南沙,将着力建设热带海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等三个高地,打造国际知名的热带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助力南沙成为海洋经济强省的“蓝色引擎”。
越秀集团有望在南沙布局
今年3月,南沙新区与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越秀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城市综合体开发、优质商务及生活圈打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深化全面合作。今年初,粤海集团收购了南沙的广州临海水务有限公司60%股权。
越秀集团今年将目标定位调整为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板块将是其着力打造的支柱产业,并有望在南沙布局。越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沙新区的发展定位与越秀集团的战略规划非常契合。一方面,越秀集团多年来在香港政府界、企业界、金融界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可以为南沙新区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越秀集团旗下的房地产、交通基建和金融等三大核心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可以大力推进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
此外,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南沙新区的发展,势必将有更多银行进驻,不仅是普通的分支网点,更可能随着南沙先行先试政策发展港口金融等创新产品和业务。
官方声音
小区域产业结构(失调)不是一个大问题
2011年南沙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4∶80 .88∶16.58。数据显示,第二产业占有绝对大的份额,而服务则显得基础薄弱。南沙新区将如何应对这一“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
“南沙不仅仅是南沙,要用广州全市的视角看南沙。”南沙区发改局负责人表示,小区域产业结构(失调)不是一个大问题,并不能说明服务业基础薄弱。因为南沙并不是自身发展起来的,而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个区,依靠广州而新兴发展起来的。未来南沙新区将依托广州,承接广州的服务业溢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正结合南沙新区的特点,积极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已建成或正开建一批科研机构,比如最近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
企业声音
船舶工业可成为发展突破口
龙穴造船董事长韩广德表示,中船集团在南沙的投资已经近百亿,相信集团会抓住契机在南沙发展。他表示,《规划》将船舶与海洋工程放在先进制造业的第二条,他理解为这也是政府在转型升级方面的指导。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指出,船舶工业对于国际间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反,国际贸易对航运速度、技术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可以是南沙发展的突破口”。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则提议,南沙利用海洋和港口优势发展深海钻井平台。
南沙更易于形成核电产业集群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核电成套设备生产企业,东方电气集团旗下的东方重机已形成年产5台(套)核电主设备生产能力,南沙也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东方电气董秘王辉认为,在“重点发展核电设备”政策利好的影响下,南沙更易于形成核电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将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王辉表示,除了“点名”发展核电,《规划》在人才、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的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东方电气提升其研发能力,有利于其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取得更好成果。他还透露,目前该集团在南沙的核电研发中心已投入建设。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认为,在南沙当前已有100万千瓦核电产能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研发,核电及其相关产业会发展得更好,此外他也看好南沙高端挖掘机生产的前景。
专家声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 林江:
可将金融与科技创新结合
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很难体现南沙“错位发展”的基本理念。“科技金融应该是南沙发展的一个亮点。”林江表示,南沙通过科技产业的不断创新进而推动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在具体策略上,他提议可将保险与科技创新结合,而在航运金融方面则可考虑合理运用游资展开金融业务,同时大力发展租船业务。
广东综合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 彭澎:
以科技带动金融业发展
彭澎认为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在南沙并不合适。“现阶段南沙还没有一个基础设施和管理完善的新城”,所以他认为南沙应以支柱产业“科技”为龙头,带动金融业的发展。他同时表示,离岸金融是珠海横琴的特色,但在南沙也能够实现创新发展。
南沙新区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示意图
《规划》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乡空间结构,形成中部、北部、西部、南部四大特色功能组团。
中部组团。总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由城市综合服务区、合作配套区、明珠湾城和岭南“钻石水乡”示范区四个功能区块组成,围绕核心湾区(由明珠湾城和合作配套区组成)进行布局,与港澳合作发展高端商贸、特色金融与专业服务、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
北部组团。总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围绕庆盛交通枢纽进行布局,由教育培训与研发成果转化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汽车制造基地三个功能区块组成。
西部组团。总面积约190平方公里,由高端装备制造业区、岭南文化旅游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区三个功能区块组成。利用岭南水乡文化和生态农业景观基础,重点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依托广州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大岗),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及重型装备制造业。
南部组团。总面积约260平方公里,围绕万顷沙交通枢纽进行布局,由南沙保税港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生态保护与度假疗养区三个功能区块组成。依托港口和保税港区,重点发展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等临港产业和航运及保税物流、商贸会展、生态疗养、离岸数据服务等产业。
统筹:南都记者 刘其劲
采写:南都记者 徐艳 熊薇 刘其劲 辛灵 冯宙锋 实习生 岳进祥 曾霓 王晓全
作者:刘其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