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要建自由贸易区不可能是全区域性的
(2012-10-19 02:53:35)
标签:
南沙免税商品新区粤港澳杂谈 |
热焦点评(12-233):南沙要建自由贸易区不可能是全区域性的
彭澎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题外话:南沙所谓的免税区更多可能是离岸免税,而不太可能是全区域免税。因此,要么与港口内部区域有关,要么划定特殊区域免税。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沙不具有全区域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即使在适当时候也最多是建设一个免税区,如此则要分线管理了。这显然不是近期的事。
南沙新区=自由贸易区?
“推进一签多行”、“探索港澳游艇在南沙航行和停泊便利化”、“支持港澳服务者来粤开办医疗机构”、“研究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支持引进港澳金融机构”……前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挂出《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全文,一系列加强粤港澳人、财、物更自由流动的政策揭开面纱,尤其是“分线管理”的提出,不禁让人联想到,南沙会否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区”?
对此,有专家认为,获得“政策礼包”的南沙新区类似于“自由贸易区”;也有专家认为,南沙、横琴、前海或可形成“自由湾区”;但也有专家表示,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产业转型变化因素出现,与“自由贸易区”相类似的政策,对南沙而言,意义已经不大。
“分线管理”类似于“自由贸易区”
在《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对外开放政策中提到,“建设粤港澳口岸通关合作示范区”,“条件成熟时,在南沙新区部分区域探索实行分线管理政策”。
据悉,所谓“分线管理”,即对现有的口岸功能进行调整,实施“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和货物的进出境查验功能分开,人员和交通工具的通关仍按目前通关模式运作放在一线查验,货物的进出境查验功能后移至二线”。
去年,国务院对珠海横琴新区规划的批复,就曾提到实行“分线管理”。专家分析,在“分线管理”通关模式下,即南沙与港澳之间的口岸设定为“一线”管理,南沙与内地之间设定为“二线”管理。获批的优惠政策规定从“一线”进入横琴与生产有关的货物只需备案,享受免税或保税优待(法定不予保税或免税的货物除外)。设在南沙新区内的企业生产、加工的货物若想经“二线”销往内地,仍需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专家分析说,在分线管理政策之下,南沙与港澳之间的人、财、物流动将变得更加便捷,类似于一个“自由贸易区”,作用比现有保税区功能更强大、范围更广。
粤港澳人、财、物将可更自由流动
据悉,《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全文中,包括了一系列加强粤港澳人、财、物更自由流动的政策“红包”。
通关便利方面,包括“研究推进往来港澳通行一年多次”、“简化南沙港区与香港葵涌码头船舶进出境手续”、“增加南沙新区粤港澳直通车指标数量”、“港澳台和外籍游艇在南沙新区航行和停泊便利化”等,商贸金融方面,包括“鼓励和支持粤港澳企业跨境直接融资”、“研究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等,教育医疗方面,包括“支持粤港澳及国际知名高校在南沙新区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到广东开设医疗门诊部”等。
规划解读
南沙探索土地管理新模式
《规划》:将支持南沙新区开展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国家在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根据南沙新区建设实际,给予适当倾斜。南沙新区经国务院批准调整用地规模涉及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必须进行占补平衡和补划,确保广东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解读:“南沙下一步的土地管理制度如何创新,主要的设想是怎么超越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让当地农民共享土地开发收益。”彭澎表示,要超越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对于南沙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前,起步区面积就已经是前海面积6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昨日指出,南沙作为国家级新区不能依靠炒高地价来发展,地价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填海将是南沙重要的土地来源
《规划》: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不破坏海岸带、海域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统筹海岛保护、开发与建设;对重大项目用海的围填海计划指标给予倾斜。
解读: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分析指出,海洋国土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但他提醒,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肯定有影响,在启动开发前要做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将环境影响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彭澎指出,填海将是南沙重要的土地来源,南沙803平方公里面积中有20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域面积占了1/4,国家政策对海域开发的明确将直接促进南沙海洋经济的发展,发展方式将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游艇项目、旅游、养殖、海岛综合利用开发等。
彭澎同时也指出,南沙海洋资源的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制定配套规划,明确海洋功能区划。据他透露,目前广州南沙和中山市的海域划分还存在争议,这些问题都要通过下一步的区划进一步调整。
南沙与港澳金融合作
《规划》:南沙在特色金融与专业服务方面,按照与港澳功能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发展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业,不断完善珠三角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解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称,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很难体现南沙“错位发展”的基本理念。“科技金融应该是南沙发展的一个亮点。”林江表示,南沙通过科技产业的不断创新进而推动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在具体策略上,他提议可将保险与科技创新结合,而在航运金融方面则可考虑合理运用游资展开金融业务,同时大力发展租船业务。
广东综合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彭澎也认为,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在南沙并不合适。“现阶段南沙还没有一个基础设施和管理完善的新城”,所以他认为南沙应以支柱产业“科技”为龙头,带动金融业的发展。他同时表示,离岸金融是珠海横琴的特色,但在南沙也能够实现创新发展。
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
《规划》:南沙新区将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地标性商业设施,大力集聚国际知名品牌,建设国际都会级商业功能区。南沙还将完善会展基础设施,构建穗港澳展览业合作协调机制,联合申办国际知名展会和综合展会,支持联合办展和差异化办展。研究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增强国际商业服务功能。
解读:林江与彭澎在南沙建立免税商品购物区的观念不谋而合。林江表示,在没有划区管理的前提下,由于南沙与番禺土壤相接,免税的政策及措施操作起来存在难度,他认为免税区与非免税区的界定是个难点。彭澎则称,目前南沙还没有关于划区管理的相关细则,故其认为南沙可能采取以指定区域集中发展免税商场的策略来实现这一构想,此外,也要与产品直接联系。他认为南沙实行全区免税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开放一年多次签注
《规划》:为南沙新区居民及在区内投资、就业的内地居民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提供便利,积极研究推动为南沙新区居民及在区内投资、就业的内地居民办理往来港澳地区通行一年有效多次签注。
解读:一签多行,目前只有毗邻香港的深圳200多万户籍居民享受这项赴港便利措施。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认为,近期香港社会有一种情绪,排斥内地游客,并将自由行旅客称之为“蝗虫”。南沙新区如果推行一签多行,应提前与港府沟通,以便香港社会有心理预期和适应阶段。
据悉,南沙赴港澳一签多行政策,目前广州市政府及南沙区政府部门正积极磋商,并准备向公安部等上级单位进行申请审批。
研究降低与港澳通信结算价格
《规划》:将建立跨境民生和公共服务合作机制,为港澳居民创造社会保障和谐环境,鼓励港澳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公共服务合作。推进与港澳在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合作,研究降低与港澳通信结算价格,优化通讯及信息交流环境。
解读:代表香港商界的立法会议员梁君彦表示,港商在内地投资面对“三座大山”(包括繁复的开业审批程序、信息流通障碍、税务负担重和资格认证难),其中高昂的跨境通讯费是一笔不菲的负担。
梁君彦表示,目前粤港两地之间的移动电话流动漫游收费偏高,妨碍资讯流通。为此,港人一般选择收费较为便宜的替代服务(例如一卡多号服务)以便在内地及香港以相宜的收费拨打或接收香港本地及跨境流动电话。
“对于跨境资费问题,我曾在立法会提出咨询。当时港府的回复,认为使用一卡多号服务有助两地电讯市场更紧密融合,值得两地政府继续研究,使其更有效地替代收费高昂的移动漫游服务。”此外,为配合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港府已与广东省政府研究,调整降低粤港长途电话及手机漫游资费的可行性,使跨境通信资费得以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