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沙新区类似自由贸易区?

(2012-10-17 23:24:57)
标签:

南沙

新区

自由贸易区

免税区

湾区

热焦点评(12-232):南沙新区类似自由贸易区?

彭澎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题外话:虽然“南沙新区类似自由贸易区”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但确实很有卖点。因此真正是这样,南沙肯定要与广州其他部分实行分线管理。而规划中确实也提到了分线管理的说法,但近期内似乎没有这个可能和必要。从长远来看,即使分线管理也可能是核心湾区的一部分作为“小南沙”享有免税区地位……

 

“南沙新区类似自由贸易区”

20121017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推进一签多行”、“探索港澳游艇在南沙航行和停泊便利化”、“支持港澳服务者来粤开办医疗机构”、“研究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支持引进港澳金融机构”……前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挂出《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全文,一系列加强粤港澳人、财、物更自由流动的政策揭开面纱,尤其是“分线管理”的提出,不禁让人联想到,南沙会否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区”?

  对此,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认为,获得“分线管理”等政策礼包的南沙新区使得粤港澳人、财、物更自由流动,类似于“自由贸易区”;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恩认为南沙比自由贸易区更进一步。中大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南沙、横琴、前海或可形成“自由湾区”。但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则认为,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产业转型变化因素出现,与“自由贸易区”相类似的政策,对南沙而言,意义已经不大,他更倾向“关内境外”发展模式,即关税线不后移,但借鉴国外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经验,营造一个更好的制度环境。

  规划解读

  1、正在研究降低与港澳通信费

  《规划》:推进与港澳在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合作,研究降低与港澳通信结算价格,优化通讯及信息交流环境。

  解读:代表香港商界的立法会议员梁君彦表示,港商在内地投资面对“三座大山”(繁复的开业审批程序、信息流通障碍、税务负担重和资格认证难),其中高昂的跨境通信费是一笔不菲的负担。为此,港人一般选择收费较为便宜的替代服务(例如一卡多号服务)。目前,港府已与广东省政府研究,调整降低粤港长途电话及手机漫游资费的可行性,使跨境通信资费能得以下调。

  2、一签多行正积极磋商

  《规划》:积极研究推动为南沙新区居民及在区内投资、就业的内地居民办理往来港澳地区通行一年有效多次签注。

  解读:目前深圳户籍居民享受一签多行。今年8月深圳非户籍居民可“一签多行”,引发香港社会反弹,最终被迫暂缓。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认为,南沙新区如果推行一签多行,应提前与港府沟通,以便香港社会有心理预期和适应阶段。“在香港提升接待能力和配套措施后,应该可以满足内地赴港旅客增加的需求。”据悉,南沙赴港澳一签多行政策,目前广州市政府及南沙区政府部门正积极磋商,并准备向公安部等上级单位申请审批。

  3、合作办学早已开始双方积极性不高

  《规划》:鼓励和支持南沙新区开展国际教育合作试验。探索创新内地与港澳及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在自主招生、课程设置、学位授予等方面给予合作办学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并在国家承认方面给予支持。

  解读:事实上,早在2007年粤港合办教育的模式就已在南沙启动,当年霍英东研究院在南沙资讯科技园内正式奠基成立,2010年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大楼开工建设。

  港府官方智库中央政策组一份报告显现,目前南沙带动教育科技发展的大项目较少,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合作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实际利益,影响了地方政府推进科技、教育合作的积极性。此外,香港的大学在内地设立的研究机构,从境外进口或者带入的、用于科研的技术设备和仪器需要缴纳进口税,难与国内研究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增加了科研成本,影响香港的大学来内地办学的积极性。

  4、全区免税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规划》:研究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增强国际商业服务功能。

  解读:海南此前已获得离岛免税政策,但中山大学教授林江与广东综合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均认为,作为海岛,海南在免税购物的实际操作上更便利。林江表示,在没有划区管理的前提下,由于南沙与番禺土壤相接,免税政策操作起来存在难度,他认为免税区与非免税区的界定是个难点。彭澎则称,目前南沙还没有关于划区管理的相关细则,故其认为南沙可能采取以指定区域集中发展免税商场的策略来实现这一构想。他认为南沙实行全区免税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5、南沙不依赖土地财政非易事

  《规划》:将支持南沙新区开展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国家在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根据南沙新区建设实际,给予适当倾斜。

  解读:“南沙下一步的土地管理制度如何创新,主要的设想是如何超越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让当地农民共享土地开发收益。”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表示,要超越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对南沙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前,深圳前海地区曾估算过前期开发需要1500亿规模的基建投资,而起步区面积就已经是前海6.8倍的南沙新区,未来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这对于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广州来说,巨大的开发启动资金还面临无所依存的局面。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认为,南沙不能依靠炒高地价来发展,地价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了解决开发资金短缺的问题,他建议国家和省尽快明确对南沙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延长免税的时期。

  6、填海将是南沙重要土地来源

  《规划》:对重大项目用海的围填海计划指标给予倾斜。

  解读:彭澎认为,填海将是南沙重要的土地来源,南沙803平方公里面积中有20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域面积占了1/4,国家政策对海域开发的明确将直接促进南沙海洋经济的发展,发展方式将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游艇项目、旅游、养殖、海岛综合利用开发等。

  广州地区读者详见AⅡ叠读本 统筹:南都记者 刘其劲

  采写:南都记者 王卫国 孙莹 康殷 徐艳 张艳芬 石静莹 谢亮辉 刘其劲 实习生 曾霓 王晓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