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要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

(2012-05-30 23:02:54)
标签:

广东

转型升级

经济领域

双转移

政府转型

杂谈

问政风暴(1255):广东要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

彭澎接受《羊城晚报》采访

 

题外话:转型升级,广东要为全国作示范。经过几年来的探索,转型升级仅在经济层面也谈何容易,现在看来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就经济、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来看,包括转移、转型、提升等多种方式,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渠道等是关键。没有核心产品就没有核心企业,没有核心企业就不会有核心产业,没有核心产业就形不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广东不仅要在国内形成竞争力,还要走出去形成国际竞争力。

 

转型升级:要打一场全方位硬仗

专家指出,不能只是经济“单兵突进”,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位一体”

  党代会报告再解读②

  羊城晚报记者 曾颂   

  在刚刚闭幕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在报告中再度提到了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实践积累,转型升级有了更深更广的含义。报告指出,转型升级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重要路径,是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

  面临新的社会经济形势,转型升级的内涵有了怎样的提升?羊城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名专家。

  实质:“好”字当头谋发展

  “以往理解转型升级,主要关注经济领域;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广东了解到转型升级不光是搞经济,而是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说,加快转型升级的实质是“好”字当头,是把提高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

  报告中特别强调企业的创新力量。“要重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创新资源,让创新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使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创新者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转型过程中,政府要转变职能、摆正位置,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汪一洋说。

  挑战:“硬仗”顶着压力打

  广东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多年,当前面临什么挑战?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认为,外部经济危机持续震荡形成“倒逼机制”,以往主要靠外来订单的企业压力很大。“要么自己搞研发、搞自主品牌,要么扩展营销渠道,开发新型市场,或者内外兼修做好国内市场,要么就转移到内地去。”

  既然是“硬仗”,顶着压力也要打。彭澎说,“‘双转移’提出后不久就遇到金融危机,有些地区觉得一边保增长,一边搞双转移,有难度。但是正如汪洋书记所说,现在不转型,以后就只能被淘汰。长痛不如短痛,企业自己要思考,是现在艰难地转型,还是等市场恢复时被出局?”

  专家:转型升级必须全方位

  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撰文表示,从经济领域“单兵突进”,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广东经历了新一轮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最核心的就是重新认识传统发展模式。广东得出一个结论:要获得经济发展的长久动力,必须依靠产业的转型升级。”丁力说,“但是在推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们很快发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社会转型、政府转型、市场体制机制转型、文化体制转型。”

  他表示,转型升级很难在一个领域“单兵突进”,必须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位一体”,近年的“腾笼换鸟”、“双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广东追求效率和公平统一的产物———“双转移”把珠三角生存空间比较狭窄的传统产业,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给粤东西北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缩小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差距。

  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则表示,过去几年的转型升级取得了很大进展,当今的共识是:转型升级必须是全方位的、协调的转型升级,共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包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推进自主创新;二是空间结构的转型升级,包括加快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发展,缩小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发展差距;三是政府的转型升级,即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政民间、政社间关系的转型,当前特别要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还权于社会,构建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四是社会转型,包括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结构,关注和改善民生,让各种社会组织和全体民众成为“治天下”的重要主体;五是公民的转型,既要满足民生需求,也要提高公民素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