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沙的定位影响其规模选择

(2011-08-31 23:52:25)
标签:

南沙定位

省政府搬迁

新枢纽

规模

大南沙

杂谈

广东改革(1114):南沙的定位影响其规模选择

彭澎

 

中国社科院的《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报告引起许多争论,其实主要不是省政府是否搬迁过去,而是定位与规模对周边城市影响较大。

首先,报告对南沙的功能定位最主要的是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问题是构成这个枢纽的元素是什么?如果是市场枢纽,那么应该建成商业中心或物流中心,目前来看,除了港口有可能形成为一种物流中心之外,还很难看出有成为商业中心或交易中心的可能性;如果是交通枢纽,那么就要将目前的交通末梢发展为交通中心,除了港口,主要是高速公路要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还有就是轨道交通,要将珠三角城轨的中心从南站转移过去,这看来不太可能,地铁系统也可能依然是将其当末梢;如果是信息枢纽,除非这里的科技服务尤其是外包服务发展很充分,影响了国际信息服务市场,否则在与珠江新城、科学城、知识城、大学城等的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如果是行政中心,似乎只要将省政府搬迁过去就可以形成,但这仍是有很大争议的事项。而且这个新枢纽应该与香港、广州、深圳这些“旧枢纽”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其次,报告对南沙的城市形态定位主要是珠三角湾区。问题是这个湾区是两岸的还是一岸的,目前的南沙只是处于珠江口西岸的喇叭口顶,如果不发展到东岸,就只能称为“岸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湾区”。而要使两岸划进来,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城市化湾区,则东莞、中山的一部分就要并入,而这是引起极大非议的。

再次,报告对南沙的启动动力提出把省政府搬过去。如果行得通,那么是要发展广州的新中心,还是发展一个新省会。这涉及到广州的重新定位了,甚至对政府的职能改革也是一大刺激。

报告对南沙的规模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是把番禺三镇划入的形成800平方公里的面积;二是把整个番禺划入的1000多平方公里;三是把东莞两镇、中山四镇划入的1500平方公里。联系到功能定位,如果要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就应该考虑中南沙和大南沙两个方案;如果仅是广州新中心而已,还是以小南沙或中南沙为好。即使从最宏伟的大南沙发展来看,虽然面积超过了现在的香港,但当前GDP全加上也才2000亿人民币左右,要发展到现在香港的18000亿港币用40年时间还真是得努点力。

各方面的争论实际上涉及到几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南沙是单一功能好还是多重功能好。如果是单一功能,过去的临海产业、港口区应该就是可以的了,如果再发展为行政中心,则应该扩大面积;而要发展为中国社科院定位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肯定是多重功能,规模相应要求更大。二是省政府搬迁是投入产出视角还是转变发展方式视角。提出把省政府搬过去的专家们更多的是想以此作为推动南沙发展的动力,把行政力量当作南沙定位成功实现的重要推手;而从新一轮改革的价值取向来看,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如此,政府应该少管一些、管好一些,不要再过多干预市场,省政府搬迁如果带来转变职能的结果,对改革是推进,对南沙的发展带动作用却又减少了很多。三是南沙作为几何地理中心是不是一定要成为行政等各种中心。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国家的首都是在国土的几何地理中心,但更多的却不是,中国、美国、俄国等大国哪个首都是在几何地理中心啊?我国的一些省会又有多少是在几何地理中心呢?

综上所述,我比较赞同报告中提出的“从容发展”战略,先做小南沙方案吧,最多把番禺一部分划过去,发展十年看珠三角今后的形势再考虑是否实施中南沙或大南沙的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