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省府搬迁不会只肥了开发商吧?

(2011-08-31 23:51:07)
标签:

南沙

行政中心

肥了开发商

省府搬迁

湾区房地产

房产

广东改革(1113):省府搬迁不会只肥了开发商吧?

彭澎出席江岭北1号论坛

 

南沙新区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论坛召开,就“省府是否迁南沙”议题专家现场对阵

有的赞迁后利于资源聚集
有的忧最后只赚了房产商

  昨日,由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江岭北1号广东智库论坛”开坛仪式暨南沙新区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论坛召开。会上,众专家对南沙的发展纷纷建言,而有关省级行政单位是否搬迁南沙,再次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支持者列举了搬迁的9大利好,而反对者则直言省府搬迁获利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大规模的圈地房产开发难以避免,南沙将因此丧失后续发展的基础。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正旭

  实习生 梁海媚

  ■本版图片:新快报记者   

  专家称迁省府是一大突破口

  “有人认为我们的建议是‘天方夜谭’,但从中央到地方,赞成我们建议和研究的专家并不少。”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理事长周林生分析说,从霍英东着手推动南沙开发到广州市接手提出南沙大开发,快20年了,“动力不足、资源有限,是两大瓶颈。”

  周林生进一步分析说,有人建议通过土地投入、建大项目、大制造,通过大量的资源投入来实现高速增长。但如今,这种老套路已经行不通了。

  其提出的理由是,通胀持续高涨,国家对重大项目投入非常谨慎,在“动车事故”之后,举国上下对“跨越式”发展在反思,“南沙可谓生不逢时。”

  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二次转型”的重大历史阶段,其特指由经济体制改革转为社会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做质比做量重要,做强先于做大,做轻优于做重。”周林生说,基于以上原因,南沙可据此探索出一条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路,“南沙不能没有发展的动力,缺乏发展的资源集聚。为此,我们提出以在南沙新区建设广东省新行政中心为突破口,统筹解决南沙新区建设与广州老城区协同发展的一系列难题。”  

  完成省府搬迁料要810

  周林生指出,省府搬迁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他认为,其间至少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家研究、咨询民意;第二阶段是编制规划;第三阶段是政府决策,包括市、省和中央政府三级决策,对编制单位完成的南沙发展专项规划给予审定;第四阶段:规划实施阶段,按照最终批复的规划,全面组织实施。

  周林生认为,按照中国社科院课题组的规划研究报告,南沙新区争取在“十二五”时期赶上广州市其他区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在5年之后,我们就完全有条件开始新的省行政中心的迁址工作。参照其他省市的经验,这项工作的完成,少则二三年,多则四五年时间。所以,完成省级新行政中心建设,应该在未来810年之间,即“十三五”规划期间。  

  有专家担心炒地皮带来恶果

  “我不同意省政府搬迁到南沙。”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省农信联社党委副书记陈池在周林生发言结束后,直接道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省政府和省级单位可以搬迁出广州,以解决广州的拥堵问题,但搬迁到南沙来为南沙助力的做法,他则坚决反对,“30多年的改革实践经验证明,当前的经济发展症结,是政府干预过多了,行政因素过大了。”

  陈池提出,南沙的发展,不能依靠省政府搬迁,而应更多的依靠市场机制,依靠行政体制改革,“我建议,在中国社科院的方案之外,我们再做一个关于南沙体制创新的方案。”

  “把南沙变成行政中心,再搞那么多中心,就是炒地皮,最后是房地产商赚钱。”省体改研究会名誉会长易振球说,开发房地产是一锤子买卖,留给政府的是一堆难题,政府是可以通过卖地有收入,但却因此丧失了后续发展的基础。

  新快报讯 讨论会上,周林生发表了《关于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与省级行政中心建设的再思考》的文章,文章中对省政府搬迁南沙促进南沙发展的意义,列举了9条:

  第一,有利于实现南沙新区的从容发展。

  第二,有利于推动南沙新区成为珠三角资源集聚和配置中心之一。

  第三,有利于形成南沙新区的发展动力。

  第四,有利于解决目前南沙基础设施欠缺、交通有待完善、人气不足等老问题。

  第五,有利于老城区的适度抽疏,减轻交通压力,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第六,有利于推动广州市从单中心传统城市模式转变为双核驱动新兴特大型城市。

  第七,有利于提高省、市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节约行政资源。

  第八,有利于保持老城区原来的历史文化街区优势并推进商业经济的连片开发。

  第九,有利于避免重大公共危机和社会风险所导致的城市管理功能的彻底丧失。

  “省府搬迁对南沙有9个利好”

  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周林生撰文力挺搬迁:

  “省府搬迁对南沙有9个利好”

  省府搬否 专家PK

  反对派

  ●陈鸿宇(省委党校副校长、巡视员、教授)

  搬迁可以 但不一定要去南沙

  省行政中心搬迁至新南沙的问题可以讨论,但要先做评估,搬迁多少个部门,花费多少,都要计算出来,看看是否划算。个人认为搬到广州市的其他八个区也可以。

  ●余树华(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不同意单调发展行政中心

  “南沙要发展,政治和经济都可以不突出,但是各方面都要和谐发展,我不同意把南沙单调地发展成行政中心。”

  支持派

  ●万庆涛(大洋网首席评论员)

  赞同省政府搬到南沙

  “省政府可以搬去南沙,但是不能只靠以行政中心的力量带动经济的发展。”  

  ●谈锦利(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广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搬了之后广州可考虑成直辖市

  省政府搬迁到南沙的这个建议合不合适不要紧,现在国家建成的五个中心城市里边只有广州一个不是直辖市。借助南沙发展规划这个契机,在把省政府搬迁过去南沙后,是否可以考虑行政区划调整,接下来广州市可以直辖了?  

  ●黄挺(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搬迁搞出点动静对南沙发展好

  最开始我是不同意省政府搬迁的,但后来我一想,作为学术问题,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观点,即便搬不成,投一块石头到湖里,搞出点动静出来,对南沙发展影响力的扩大也是好的。

  观点集锦

  袁奇峰(中山大学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搬到广州新城会更好

  积极发展过程中,政府越参与,有时发展更缓慢。关于行政中心的搬迁,早在2000年的城市规划中,在如今的广州新城已经预留了位置,要搬搬到广州新城更好。  

  胡刚(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省行政中心南移是趋势

  “随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省行政中心南移会是一个趋势。”

刘正旭、梁海媚

 

“打造N个中心,40年后再造一个香港……”或成南沙不可承受之重?众多专家建言

开发南沙切勿好大喜功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正旭

  实习生 梁海媚

  ■本版图片:新快报记者   

  40年后再造一个香港,南沙是否承受得住这样的压力?在昨天的南沙新区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论坛上,就中国社科院制定的南沙发展规划提出40年后再造一个香港,以及由此提出的在南沙打造N多个中心话题,与会专家们认为,此种说法有好大喜功之嫌。

  南沙发展重在搭建平台

  “有人提出要再造一个广州,还有人甚至喊出要再造一个香港。”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分析认为,南沙将来不是没有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但以目前南沙的实力而言,有点费劲。

  他分析说,按南沙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经济总量有望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时也不过2000亿元,而这仅相当于2010年顺德的水平,略高于2010年的天河,而目前广州GDP1万亿元,香港是1.8万亿元,南沙要追上,可谓压力重重。

  “南沙发展,是不是需要那么多的GDP?”陈鸿宇认为,关键是平台的搭建,给南沙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想好,看好后,再谋划如何发展,而不应该给南沙那么多压力。

  “少谈点中心,要打造那么多中心,南沙承受不起。”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未来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树华也认为,不要走过去资源聚集的老路,也不要想着大项目推动,南沙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协调发展。为此他建议,应该把南沙打造成一个田园城市,山、水、城、田都囊括其中,这才是一个理想中的南沙。

  而这样的发展思路,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普遍赞同,更有专家指出,要打造那么多的中心,纯粹是好大喜功之举,“珠海就吃过亏,广州不要走这样的路”。  

  先进制造业重工业不能丢

  由此,自然引申出几个话题:南沙该如何定位?发展什么样的产业?

  与会的专家对南沙当前的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定位基本认同,并认为关键是加强与港澳的合作,进一步承接港澳转移过来的先进产业,尤其应在教育、医疗、金融三个香港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上,与香港展开合作。

  “南沙的核心竞争力在港口,在造船。”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认为,除此之外,依南沙目前的状况,无优势可言。他认为,制造业绝对不能丢,但南沙应吸取科学城和华南板块的经验,“不要像科学城那样,有产业没有人,也不要像华南板块,只有人没有产业。”

  “今年天津的GDP就可能超过广州。”中山大学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袁奇峰表示,早在2000年做南沙的规划时,就曾把重工业和港口一起纳入了进去,如今南沙虽然重工业仍在发展,但若按照当年的发展思路不停顿,广州现在就不用担心天津赶超了,“广州还是要发展重工业和先进制造业,这个底子不能丢,南沙也有这个基础。”

  两大焦点

  焦点

  1 如何“打造一个新广州”?

  决不能将南沙从广州分离出去

  ●黄挺(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决不能将南沙从广州分离出去

  “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新广州”,不是“再造”一个新广州来与广州相对峙。”黄挺认为,南沙新区建设必须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范围之内来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不能与广州市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相矛盾、相背离、相对抗,绝对不能将南沙从广州分离出去。没有广州的支持,新区也不可能建设成功。

  开发南沙在于让广州脱胎换骨

  ●陈鸿宇(省委党校副校长)

  开发南沙在于让广州脱胎换骨

  “汪洋书记提出:开发南沙新区,打造一个新广州,如何理解这句话?”陈鸿宇认为,汪洋书记此番话的含义,绝对不是再打造出一个新广州来,而是让广州通过南沙开发,焕然一新,脱胎换骨。

  焦点

  2 南沙规模多大才好?

  不应急于扩张吞这个吃那个

  ●黄挺(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不应急于扩张吞这个吃那个

  南沙新区的范围,如按社科院日前的《研究报告》提出的大中小方案,黄挺认为,还是以小方案为宜。这样南沙新区总面积近800平方公里,已经是一个相当规模、相当合理的开发区土地面积了,足够二三十年开发,目前不急于过度往外扩张,吞并这个,吃掉那个。不要人为地制造矛盾,增加工作的难度。

  南沙的规模应根据定位确定

  ●彭澎(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南沙的规模应根据定位确定

  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按照中国社科院提出的方案,南沙的面积可以有三种方案。若按照大的方案来看,40年后的南沙应该可以达到现在香港的经济总量,而目前南沙的面积只有几百平方公里,显然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需要吞并中山、东莞的部分镇,甚至包括现在的番禺区,但如此做法,无疑会遭到重重阻力。

  “问题是,南沙是否需要如此多的GDP?”彭澎同在场的很多专家一样,都认为南沙应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而不应过分地强调经济。

  观点集锦

  ■陈鸿宇

  争取不到好政策南沙发展很难

  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认为,南沙未来发展的方向,路径应是与港澳合作,但目前,南沙与港澳在合作上的障碍,最主要在思想上,两个地方之间的观念差异比较大。此外,政府间合作机制、产业标准统一、互相认证等方面的障碍也同样制约双方的合作。

  “南沙不是特区,广州也不是,广州没有那个能力,能让中央注意到南沙这个地方,给专门的政策。”陈鸿宇认为,若要让中央像对待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一样,专门立法来确保南沙的发展,广州要“跨很多层”,“广州应再大胆一点,若南沙拿不到前海、横琴那样的政策,南沙发展就很艰难。”  

  ■袁奇峰

  开发南沙不能只为赚土地快钱

  中山大学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袁奇峰认为,一个城市只为了土地价值提升,赚点快钱,领导是不负责任的,南沙未来发展必须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陈池

  南沙发展不能过分依赖政策

  “广东当年有3个特区,一时风光无两。”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池说,当年广东可比上海浦东、如今的天津滨海新区风光多了,一时间全国各地都羡慕广东,但给了政策,汕头和珠海现在也还是没有发展起来。但东莞没有特殊政策,却发展得很好,“这说明一件事,发展可以不需要特殊政策,关键是找准定位,依靠市场调节作用。”

  “提出省政府搬迁南沙的,以及赞同这样观点的人,从根本上没有摆脱行政思维,过分依赖行政的力量。”陈池认为,这也说明,当前我们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刘正旭、梁海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