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供公共租赁房承接集体户口

(2010-02-08 10:06:42)
标签:

房产

公共租赁房

集体户口

户籍管理

财经周评(10-10):提供公共租赁房承接集体户口

彭澎

 

广东“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南方人才市场主任盛南方提到,个人集体户口“只进不出”造成人才市场背负着极大的压力和责任,其中最大的责任就是计划生育责任,“虽然他们的户口在我们这里,但5万人目前住在哪里、在什么单位工作、生育状况如何,我们是管不过来的。”前一段时间我写了篇《裸婚的难点在于户籍管理?》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就目前来讲,我觉得政府提供公共租赁房是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和承接集体户口的较为现实的突破口。

个人集体户口难以真正落户广州,除折射出广州房价高企外,也折射出广州在户籍管理制度上的一些限制。个人集体户口如没有住房是不能转化为个人家庭户口的,这直接导致了所谓的“裸婚”难,不买房要结婚还真不容易。这已经不是“差钱不差钱”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户籍管理制度的问题,当然也不简单的是女性太现实、太重物质太不重感情的问题。说穿了,中国的户口与住房密切相关。不仅很多农民工在某个城市有工作却没有户口,导致小孩在本地生却没有本地户口,更难以享受本地教育资源、社保资源,而且一些大学毕业生分配来到城市里,由于没有了福利分房,个人集体户口是不象以前那样挂在单位集体宿舍里,而是挂在没有住房依托的人才市场,这使人才市场管不了这些人才的工作和婚恋,用人单位又管不了这些人才的住房和计划生育,而这些人才没有住房还真难以拿到结婚证并拥有一个家庭赖以依托社会福利的凭据——户口。

人才交流中心或人才市场作为一个用收费方式来管理户籍档案的机构,“管不过来”能否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呢?这个借口背后反映了个人集体户口在计划生育管理方面有怎样的短板呢?其实,人才要进城必须有人才市场或人才交流中心来接收户口,而实际上人才市场是管不了这些人的工作和生活的,但要把户口从人才市场转出去除了“投亲靠友”就是购买住房,而这些人才大多在本地“无亲可投无友可靠”,因房价上涨过快又买不起房,因此个人集体户口“只进不出”实在是出不去,或无处可去。简单来说,这5万人要把个人集体户口转为个人家庭户口,前提是结婚并有产权住房。因而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是可否不结婚办理个人单身家庭户口;二是可否结婚但没有产权住房租房就可以办理家庭户口。就前者来讲,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也许中国人尤其是新毕业的一些大学生可能有的人一辈子都不结婚,要认可单身也是一种家庭存在方式;就后者来讲,我们鼓励40岁以后买房,但这种户籍管理制度却是迫使年轻人结婚就买房,所以才有房地产业界的“丈母娘需求”、“结婚的刚性需求”等支撑房价持续上涨的说法,因此要解决无产权住房就结婚的家庭户口问题,就是允许租房结婚也能办户口。

盛南方委员提出的办法是“投亲靠友”不是没有可行性,而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过渡性的户口,实现真正落地,在既不鼓励结婚就买房,又不鼓励虚假的“投亲靠友”实现“株连式”、“连坐式”户口管理的前提下,那么就要更新户籍体制,在现阶段可以实行过渡性安排,即大量提供公共租赁房,让新婚大学毕业生、从父母家庭分离出来的年轻人尽可能住上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房,享受较低廉的租金,同时,允许把个人集体户口从人才市场转到公共租赁房。在公共租赁房的物业管理中实施可迁入户口的管理体制,成立居委会性质的公共租赁房管理委员会,使之承担一定的计划生育监督管理职能,把目前人才市场管不了管不好的这项职能承接起来。当然,美国等发达国家是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体制的,对住户管理的依据是电费缴纳单。但我国城市与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有计划生育管理,因此,只能从住户的住处来考虑户籍与计划生育管理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