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恐归”的“三怕”
(2010-02-12 10:40:46)
标签:
恐归人情债未婚子女春运人情世故中国杂谈 |
热焦点评(10-13):春节“恐归”的“三怕”
彭澎
春节不敢、不愿回家而有所谓“恐归”,大约出自于三种情况即“三怕”:怕交通拥挤,怕家里的人情债负担,怕被逼婚逼嫁。
“恐归”有“三怕”,其实恐归族内心大多还是盼归的。首先,关于怕春运交通拥挤这“一怕”,对于以前的人们来说,“一年挤一回”也算不了什么,但现代人回家的机会更多了,平时交通也更容易,选择不归也可以另选出游包括出境游,以避开春运,这可能是理性一派、具有现代观念一派的作法。对他们而言,“恐归”就是有选择性地“归”,大多可能平常也有机会“归”而不一定在春节期间凑热闹。当然,也可能对春节团圆观念淡化了许多。
其次,关于怕家里人情债负担这“一怕”,对于有钱人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不少手头并不宽裕的打工族来说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有时甚至大过交通费用。对拜年的晚辈、未婚族以及至尊长辈随手就得给出几十百块的,一齐算下来就得数以千计,加上交通、礼物手信,一个春节过下来没有几千上万是打不住的,过不起春节就只好不归了。中国的人情世故很折腾人,不愿为此劳神而不如不归。
再次,关于被逼婚逼嫁这“一怕”,曾经有扮装婚恋朋友或征友回乡这一招,但现在的父母也见多识广了不好忽悠,何况还有穿帮、被骗、弄巧成拙等风险,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只好把亲情压抑住,改为电话问候,就说是加班或要考研等搪塞过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仍是中国家庭观的核心价值,自己过得去,父母辈也不让你轻松面对。过春节哪怕是丑媳妇也是要见公婆的,孤身一人怎么好随父母去串亲戚门呢?
其实,随着时代变化,中国人过春节将有更多选择是毫无疑问的。就是父母亲也在变化。有的老年人自己老俩口利用春节去海外度假已经不是稀奇事了,还有的反过来到子女家哪怕是未婚子女家过年也是有的。总之,虽然目前恐归者或不归者还并不多,但以后会逐步增多的。我们既不必为此大惊小怪,但也要关注他们恐归的原因,并持平常心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