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将倒逼人大政协改革
(2009-11-04 23:35:06)
标签:
网络民主网民人肉搜索智库草根民主人大政协改革杂谈 |
彭澎
2009年11月1日在西方是所谓的“万圣节”,最大卖点是人们普遍搞怪,并进行化装舞会。但当天在广州大学城的广东科学中心却在上演另一出化妆舞会,舞者是“十年砍柴”、“肉唐僧”、“激情老道”、“废话一筐”、“飞天媚娘”、“厦门浪”等等。他们是网民,他们只是戴着“假名”而不是“假面”来到这里参加首届“广东网民论坛”。
论坛开了一整天,各位网上虚拟空间的高手在现实空间中“拍砖”、“灌水”仍意犹未尽,最后成立了“南方民间智库”。网友、博友有了献计献策的组织。
作为“南方民间智库”的发起人之一,我对广东网络问政的兴起感到十分鼓舞,认为这有可能是中国草根民主与精英民主的有效结合方式。
可能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网民有中国网民这样的参政议政热情,并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庞大的网民群体利用“人肉搜索”这炳双刃剑把不少贪官曝光于网络之上,最后竟然使之绳之以法,让西方国家叹为观止,但也引发种种争议。然而,不可否认,广泛性、适时性、随机性、互动性等是网络带给网民参政议政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是其他任何机构组织都难以替代的。
当然,网络问政的兴起,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对网民所关切的事情、所发出的议论表示了关注,并予以回应。广东在网络民主发展方面得以先行一步,也与广东主政者的执政理念有很大的关系。汪洋召开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网友座谈会,在南粤大地掀起了网络问政的风暴。一时间各地市领导也纷纷效法,引起了民众广泛关注。网络问政大有形成为中国草根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的发展趋势!
在今年的一次网民座谈会上,汪洋感叹网民让他“找到了做公仆的感觉”。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照稿发言的模式不同,网络问政大都“原汁原味”,原生态的语言完全破除了官场话语方式。言辞犀利、语锋泼辣、直截了当、不留情面等等带来的网络问政之风,可能有助于推动政府作风的改善,也会倒逼比如人大、政协等传统问政模式的改革。
广东决策者一直想把网络问政进行制度化,指定了有关部门来收集整理网民意见,也想探讨形成一种体制机制的网络问政模式。但这种自发民主能否顺利进入体制内,网络民主能否在体制内持续发挥其问政功能,仍然难以确定。我期望,作为体制内参政议政的人大政协能更好地借鉴网络问政的长处,更加贴近民众,更加有效地服务于选区和所代表的界别领域,如此,网络问政继续发挥“一种有益、有效的补充”作用则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