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部制改革的范本意义
(2009-09-28 23:08:30)
标签:
大部制改革范本广州大部制杂谈 |
广州大部制改革的范本意义
彭澎
备受关注的广州大部制改革方案出台了,虽然突出了“大建设、大交通、大文化、大城管、大林业、大水务”的六“大部”特色,但仍让人感觉“无惊喜”、“较稳健”。其实,广州大部制改革对全省大部制改革可能更具范本意义。
首先,与已经出台的深圳、顺德大部制改革方案相比较,广州方案显然要保守得多,但所承担的功能却大为不同。年初省政府召开“落实中央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电视电话会议中,广州、深圳、珠海、顺德同时被列入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试点。深圳是特区,又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城市,历史包袱较小,一开始就实行的是“小政府、大社会”模式。顺德是较低层级政府的改革,实施大幅度改革相对容易,本身多年来就是改革的试点区。广州是老城市、省会城市,大部制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阻碍肯定较前两者更多。但是,广州相对温和的方案,可能对省内其他地区来说,普遍性借鉴意义更大一些。也就是说,可以让深圳、顺德甚至珠海步子迈快一点,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探索,广州则拿出一个更具广泛操作性的方案,这样,既确保了大部制的推广,也鼓励了部分城市的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其次,广州大部制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重新划分、合并各种政府职能,而不是一味地减少机构数量。这样就给其他城市一个重要信号,不要在减少机构数量上进行攀比,而是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内部关系上下功夫。当然,广州市组建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将信息化工作放到科技局而不是经贸委,较有自己特色,一是与国家设立工信部的做法不一样;二是比深圳将科工贸信全都放在一起的改革幅度要小许多。对此可以解读出两点含义:改革幅度有所控制;强化以信息化为重点的地方科技发展方向,今后广州有可能在以信息化推动城市管理、提升制造业、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有所突破。
再次,在四个试点单位中,省内其他城市效仿广州方案较好操作,也有利于统一政制。改革后的广州政府部门设置与深圳、顺德都不一样,与省里的部门设置也不对口,可能会在全省出现多种部门设置体系的情况。因此,建议省内其他地区参考广州的方案,不要再出现太多的“试探”,否则,政制将会十分混乱。至于深圳、顺德以及珠海的探索,数年后成功了再推广。目前广州的部门可按相关职能与省里对应,广泛地昭示于全社会,方便企业和民众办事,让其尽快地正常运转起来。当然,个别部门如信息办与科技局合并的做法好,还是与省里对应,信息化部门与经贸部门合并更好,省里对其他城市应该给予指导。或者,由省里在总结广州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深圳、顺德的做法,提出全省其他城市效仿的模式。其他城市没有必要再各行其是地制定自己的方案。
最后,相对于深圳、顺德“人员不减、待遇不降”的配套措施,广州表示“此次没有人员精简任务”,只将后勤编制减少1200多人,但领导职数如何解决仍让各界有所关注和期待。普遍认为,机构改革最大难题就是人事阻力,深圳、顺德改革在其他方面步子都迈得很大,但在领导职数和行政编制安排上都有所保留。因此,广州三定(定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如何推进可能是广州干部队伍和社会各界更为关注的一步,也是最难突破的难题。在这方面,广州也应该发挥“全省首善之区”的作用,为其他城市的改革做出表率,或是在深圳、顺德做法的基础上更加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