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服务:互联网应用的第三次浪潮(1)
(2009-10-08 23:11:44)
标签:
电子服务互联网第三次浪潮it |
作者:朱汉斌 栗弘儒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9-29 21:36:6
电子服务:互联网应用的第三次浪潮(1)
编者按:
8月28日,《科学时报》A3版以《电子服务:架构现代服务业全新模式》为题,特别报道了广州博士俱乐部负责人倪浩提出的电子服务概念,以及其推出基于电子服务理念的灵犀电子服务平台,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为了营造电子服务的发展环境,推动电子服务发展,本报记者就电子服务在我国发展前景的话题,专访了2009年4月作为民间智库代表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面对面交流沟通的彭澎博士,以飨读者。
名词解释:
电子服务——广州博士俱乐部负责人倪浩认为,电子服务是以现代软件及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采用集约的服务模式,整合有形的设备和场所,以及无形的技术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为高效和专业的服务形式,满足被服务对象的核心价值需求。
电子服务的核心内容在于,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或活动。这些工具包括从初级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到NII(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和Internet等现代系统。其特点在于:(1)通过租用的形式提供软件及人工服务,克服传统软件平台重技术、轻服务以及电子商务仅仅关注交易过程的弊端,开创了全新的服务模式。(2)通过支持包括手机、PDA、上网本在内的多种终端接入。兼容不同品牌型号的手机/PDA等终端设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商务应用。
专家介绍:
彭澎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任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广州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
主持编写十余本书,发表近百篇论文,涉及国际政治、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企业改革和行政管理学等多个方面。个人专著有《国际政治经济学》、《政府角色论》、《政府治道变革——跨国公司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影响与对策》等。主编有《和平崛起论——中国重塑世界大国之路》、《创新力——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粤商风云》、《广东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等。
近年来,涵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ERP应用开放式延伸应用等的一种新型电子信息技术正在兴起,这就是电子服务。尽管它在我国刚刚兴起,却得到政府、学界和IT界的广泛认同。
彭澎博士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研究电子服务的学者之一,彭澎的研究成果已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9中国(广东)国际电子商务大会在广州召开期间,《科学时报》记者就电子服务在我国发展前景的话题采访了彭澎博士。
《科学时报》:近两年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方兴未艾之时,电子服务又成了热门话题。那么,电子服务与电子商务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彭澎:电子服务与电子商务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支撑,依赖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二者在技术上有交叉,可以说,电子服务包含了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不相谋面的情况下,实现交易达成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讲求的是在网络销售中获得商业赢利。它一般可分为B2B、B2C、C2C、B2M四类电子商务模式。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电子服务这一概念的认识还不够,但我们可以从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得到启示。电子商务经过10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以阿里巴巴、淘宝、易趣等著名电子商务门户为代表的众多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而电子商务更多地是在关注电子技术及服务在“交易”过程中起到的媒介作用,同我们“电子服务”的范围仍有部分差距,简单地说,“电子服务”包含但不仅限于“电子商务”。
近年来,“按需服务”、“电子商务”和“软件即服务”等作为电子服务的重要子概念引起广泛关注。广州博士俱乐部负责人倪浩认为,电子服务是以现代软件及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采用集约的服务模式,整合有形设备和场所,以及无形的技术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为高效和专业的服务形式,满足被服务对象的核心价值需求。
因此,电子服务的核心在于模式创新,其支撑在于电子工具的应用,它比电子商务的服务层面更广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