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作家侯波文学创作取得突出成绩
(2019-08-03 10:54:54)我市作家侯波文学创作取得突出成绩
侯波是我市一名优秀作家,从一九八六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当代》《北京文学》《清明》《大家》等杂志发表小说上百篇,20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转载,并收录进各种年选本。目前,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谁在那儿歌唱》《稍息立正》《太阳花开》《春季里那个百花香》四部,长篇小说《流火季》(上下册)一部。2013年中篇小说《贵人相助》获陕西省“首届年度文学奖”。2014年,《当代》杂志社、陕西省作协在西安联合召开“侯波小说研讨会”。2015年,中篇小说《春季里那个百花香》获第四届“柳青文学奖”。2016年入选陕西省委宣传部“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2017年,长篇小说《流火季》获第四届“中国铁人文学奖”。2019年,中篇小说《胡不归》获吕梁文学奖·马烽文学奖。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延安市作协副主席,《延安文学》杂志主编。
侯波坚持创作三十余年,一直以主旋律创作为主,关注时代,关注民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尤其是近两年来,他的文学创作势头良好,突飞猛进。201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胡不归》获“吕梁文学奖·马烽文学奖”。此奖项于今年5月15日在山西省吕梁汾阳市颁奖。该奖项评委会由李敬泽、阿来、格非、韩少功等名家组成。经过激烈角逐,侯波与莫言、梁晓声、于坚、王笛、张平六人的作品分获吕梁文学奖的六个奖项。获得奖金6万元。他也因此殊荣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一起站上了领奖台。马烽文学奖的获得后,为作家侯波带来了很大声誉,凤凰网、人民网以及国内多家媒体曾专门采访并做专辑专刊报道。我市《延安日报》分三个版面对侯波的创作做了全面报道。目前,太白文艺出版社正重新编辑出版侯波中短篇小说集五本,全国各大期刊包括《十月》《当代》《黄河》《芙蓉》等纷纷通过向侯波约稿。
同时,侯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流火季》也于今年三月份出版,该小说分为上下册,共计70万字,一经出版,在文坛引起了极大反晌。国内多位评论家纷纷为本书撰写评论。这部小说也是新时期我市作家第一次由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社会发行并向作者付版税的作品。长篇小说《流火季》是一部以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为背景,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的发展与中国红色革命完美结合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石油人和黄土地上的革命者为了理想,为了事业拼搏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民族工业奋斗史,也是一部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史。据悉,陕西省作协及太白文艺出版社九月份将召开侯波小说研讨会,该小说有望拍成电视剧全国播出。目前,该书的影响在进一步扩大之中,延长油田以及多地市作协纷纷邀请作家侯波讲课传授小说创作经验。
侯波凭自己的实力,凭自己三十多年的努力,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文学陕军创作的中坚力量,也为我市作家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也因此成为我市继路遥、高建群之后又一名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作家。侯波的创作目前正处于井喷阶段,据了解,他正伏案创作长篇小说《天下安定》《苍生》等,正在加紧努力,向文学的更高峰迈进。我们有理由期待他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我市文学创作争光添彩。
二0一九年七月八日
一、侯波简介
侯波,男,汉族,一九六七年三月出生于陕西延安。系中国作协会员,延安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高研班学员。现为《延安文学》主编。
处女作短篇小说《黄河之歌》发表于《当代》86年第一期。迄今为止,
二、侯波近两年来创作成绩:
(三)所著长篇小说《流火季》(上下册)70万字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为背景,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的发展与中国红色革命完美结合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石油人和黄土地上的革命者为了理想,为了事业拼搏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民族工业奋斗史,也是一部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史。此书的出版发行,也是我市作家在新时期第一次由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社会发行并向作者付版税的作品。
附2:吕梁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吕梁文学奖”提名作品名单
1、年度小说奖提名作品
《人世间》,梁晓声,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1月
《借命而生》,石一枫,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4月
《捎话》,刘亮程,译林出版社,2018年10月
《应物兄》,李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北上》,徐则臣,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
2、年度非虚构类作品奖提名作品
《幌马车之歌·续曲》,蓝博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3月
《重读八十年代》,朱伟,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5月
《寂静的孩子》,袁凌,《收获》2018年长篇专号·冬季卷
《袍哥》,王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
《金乡》,哲贵,《十月》2018年第6期
3、年度诗歌奖提名作品
《世界的渡口》,蓝蓝,新星出版社,2018年1月
《我欠你一个伟大的哑巴入门》(组诗),臧棣,《人民文学》2018年第1期
《大象十章》(组诗),于坚,《花城》2018年第4期
《群峰无序》,大解,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11月
《入林记》,张二棍,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11月
4、年度山西作家奖提名作品
张平,《重新生活》,作家出版社,2018年7月
葛水平,《活水》,《人民文学》2018年第9期
王祥夫,《一粒微尘》,《山花》2018年第9期
杨遥,《柔软的佛光》,安徽文艺出版社,2018年10月
韩石山,《边将》,河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
5、“马烽文学奖”获奖作品提名作品
《绰号里的童年》,季栋梁,《清明》2018年1期
《低处的父亲》,马金莲,《长江文艺》2018年第7期
《红尘慈悲》,次仁罗布,《长江文艺》2018年第9期
《胡不归》,侯波,《当代》2018年第5期
《寂静史》,罗伟章,《钟山》2018年第6期+
侯波长篇小说《流火季》片段;
在将这些材料熟捻后,我徒步来到了延长县的一个叫烟雾沟的地方。
这里已物是人非。
烟雾沟是条很小的沟,普普通通的,和陕北所有的沟没有什么两样。沟比较窄,两边的山势陡峭,山上长满了叫不出名的荆棘和杨槐树,树下有一些灌木丛在缠绕着。山脚裸露出来的是一些岩石,黑得发亮,坚硬如铁。
在进入山沟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块平坦的土地。据说这里就是当年延长石油厂驻扎的地方。但现在,厂房已没有一丝痕迹了,只留下这片土地,被种上了庄稼。在地边缘上有一些瓦砾,大小不齐的瓦块乱七八糟残碎成一堆。从这些残存的瓦砾中可以想见当年这儿曾经有过的一座座低矮的房子。在地块周围有尚未结冰的河流,河水跳跃着,欢快地流淌着,发出一串串欢叫声。
正是深冬,稀稀疏疏的几株未收割净的玉米秆在微风中晃动着,发出呼呼啦啦的声响。地头有扎着白头巾的农民,在寒风中圪蹴着身子,一大群羊正埋头饮着小河里的水。
咋价?你说啥?这个有些耳背的老汉把旱烟锅子在鞋底上磕掉了。过去啊,老辈子人说过这里扎过矿的,公家人住在这里,还有日本人哩,美国人也来过哩。
他们这代人习惯把所有给公家干事的人称作公家人。但具体关于这里发生的事情,他就不知道了。
那些厂房呢?那些人呢?那些事呢?我问。
这个放羊老汉像看一个病人似的,用惊讶的眼神望着我:胡球说话哩,人死了,房拆了,事就没了。
而我却确切知道,对于一些人来说,这里是没有任何事了,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里的许多事依然存在着,即使那些瓦房不在了,但事情却永远镶刻在他们的记忆中。比如那个晒太阳的老人,他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留给我呢?他都痴呆了,一切世事对于他都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了,可他还是要把那些东西留给我这个他认为有文化有学问的人。照我的推测,在这个老人没有痴呆之前,他可能想把那些残存在他脑海中、搅腾得他日夜睡不安稳的一些东西留下来,于是他说给儿女们听,可没有人愿意听,或者他们听腻了,后来他就想用颤抖的手写出来,可是也没有人愿意看,儿孙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最后在绝望中,他就将这一切留给了另一个人。我真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我是那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也许是我的某个眼神,或者是我看书的专注的目光打动了他,因此老人在弥留之际才决定把这一切留给我。
如今,这个重担压在了我的头上。我知道,我只有把这一切写出来,才能不负重托,才能对得起那个在梦中常常站在发黄的纸堆旁望着我的那位老人。
羊跑走了,放羊老汉骂骂咧咧地去赶羊了。身旁没了人,只有寒风刮起的玉米叶子在呼啦啦响,有两根电线杆歪歪扭扭的,低垂的电线上挂着一块塑料布,来来回回飘着,像一面旗帜。
那个老人描述的烟雾沟就在这里。这里对于他来说,是一片豪情激荡的地方,而我此行的结果却大失所望。只有老人资料中的那些东西,是活生生的,是可触可摸的。此刻我面对的只是一堆废墟——不,不是废墟,而是一片空白。
我凝坐良久,然后回到了宾馆来。
一个人吃过晚饭,天已黑了,独自呆在房间,我听见屋外有唔唔的声响。打开窗子,冷空气随即而来。凝望着窗外,只听见风在空中肆虐,发出唔唔的声音。天气干冻干冻的,街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河道里有几棵干巴巴的树在窸窸窣窣地晃动着身子。
我一动不动地站着,这时天色已逐渐黑下来了,我没有开灯,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凝望着窗外。大约有一个多小时后,风就小了下来,夜也安静起来了。但就在这时,我听到了门口有什么东西在响。我起身,打开门来看,却什么都没有。我懒得再关门,就那么一个人坐在黑暗中,凝望黑暗的门。这时,在一片漆黑中,我分明看见了一个人——不,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个个脸色赤黄,衣衫褴褛,但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坚毅的光芒,他们一声不吭地站在门口,都在盯着我看。
我紧盯着他们,近在咫尺,我分明听见了他们的呼吸声,看见了他们坚硬如铁的表情和眼睛里燃烧着的火一般的光芒。就在这一刻,我被震撼了。
神啊!我感叹道。
在这样的夜里,我不再犹豫,而是关了门,打开了笔记本,开始了我的写作。我知道我在写一群人的秘史,我知道这些人坚硬如铁的表情将重现在我的作品中,也将会永存在世人的记忆里。
我写作,注定是会传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