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波:在第二十九届全国图博会上长篇小说《流火记》图书分享会上的发言
(2019-08-03 10:47:58)在图书分享会上的发言
主持人好,各位读者大家好:
《流火季》这个小说是省委宣传部的一部项目书,我接到这个项目以后,压力很大,主要是我对石油行业不熟悉,对钻井、抽油、炼油这些程序都不熟。我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个是搜寻可能找到的书,通读了有关延长石油的历史;第二个是亲自到工地上去实地考察。看是怎样钻井的,油是怎样打出来的,抽出来的。再是去找一些老工人去做采访。三是因为延长石油这一块和地方的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就对陕北闹红以及毛泽东在延安十三年这一段的历史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做了以上三方面准备以后,我觉得我接到的这个活,是个重活,这是个大题材,是非常值得作家一写,值得真正的作家去大书特书一笔的。尤其是了解了延长石油的历史以后,我对延长石油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有三方面的认识:
其一、延长石油厂1905年开始筹办,1907年正式建厂投产,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石油厂,也最早打出了陆上第一口油井,这是中国石油工业迈步走向工业化的第一次。第一井的产油,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填补了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延长石油在中国石油发展史上,起到了先驱作用。
其二、它是点亮中国石油工业的一粒星火,是一粒火的种子,是中国石油的源头与发祥地。典型的如玉门石油厂,就是从延长石油抽调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并且抽调了两台打井设备才开始起步的。星星之火,可以了原,中国的石油产业正是从他这里开始起步的。
其三、从我了解的资料中,延长石油从过去白手起家,发展到今天的上市公司。是一部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更是石油工人的奋斗史。上百年来,千千万万的人,在这个行业里付出了牺牲、付出了心血,才有了延长石油的今天。例如,1944年毛泽东给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这是对延长石油工人对顽强拼搏、奋斗的一种认可,一种高度认可,也是对石油厂工人的鞭策与鼓励。所以,“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中国石油工人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延安精神的一部分。
有了这三点认识以后,我开始构思这篇小说,其一想把这部小说写成一部延长石油的发展史,写成一部石油工人的成长史。塑造平民英雄,因为众多的石油工人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所以小说中就塑造了贺学文与贺山子等等一些平民英雄,他们出身不同,经历不同,遭遇也不同,但个个随着岁月的流失都精神都成长了起来,成长为坚强的革命工作者。其二,与陕北闹红结合在一起,跟中国革命结合在一起。主旨写延长石油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对新中国的成立所做出的贡献。因为在史料中,当年,延长石油厂生产出来的石油用来换取布匹、医药、枪枝等,实实在在支援了中国革命,为革命做出了贡献。第三个就是想写出咱们石油人的品质,那就是埋头苦干,毛泽东对工人的评价是埋头苦干,在那样的岁月里,作为一名石油工人埋头苦干就是对革命最好支持。
有了这三点认识以后,整个小说有了基调,我也就开始了动笔。写作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整体上花了三年的时间,顺利完成了这部书。
流火季的缺点:
我个人觉得,这部小说的优点在于写的还比较厚重,大气,将延长石油与中国革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比较成功。另外就是塑造了几个典型人物,贺学文贺山子张宏霖等,人物塑造的也比较丰满,性格也比较突出。这本书还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延长石油厂从1905年至1948年的历史,所有的石油厂发生的事件里边都有。但小说也有不足之处,是因为我对石油行业,流程的不熟悉,一些细节知道的不清楚,所以在写时,有些人物骨架立起来了,也有思想,在头脑,但就是不够饱满、更圆润。希望大家更多的对这部书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