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许城读书】解读侯波文字
(2012-01-07 16:40:37)
标签:
转载 |
知道侯波在QQ上,认识侯波或侯波的文字源于博客。我没有见过侯波,却识得了他的文字,他的文字的确很现实,还带着一点点诙谐或幽默。现实造就了侯波,也造就了侯波的文字,侯波自诩是一个传统型的作家,我却觉得侯波是一匹披着传统外衣的黑马!
前些日子,与一个作家朋友谈起文学时,我说,每一种文学状态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作家所做的是超越世俗的事情,却必须融入世俗……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侯波有着不变的土地情结,祖祖辈辈在黄土地上繁衍生息,错综的根脉饱受着黄土的滋养,繁衍出到来的新根系除了紧紧地扎根于黄土,迸发出来的新枝还必须接受新时代变幻的阳光。现实主义创作之于当代文学是不变的根系,时代每前进一步都会出现的新问题,那些新问题触动作家敏感的神经,继而书写出留存于文学史上的新华章。
《上访》(《当代》2011年第4期)一开始,就出现了农民们拉着满车的独根红韭菜去找乡长算账的情节,提倡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农民的收入,方针没有错,可农民种出来的独根红韭菜是丰产了,却不符合当地人的口味……当初是你乡长号召的,种出来的韭菜没人要当然要找你乡长了?乡长是被县长号召的,可县长还要做招商引资、共建和谐社会的大事,哪儿还记得独根红眼韭菜?最后,作难的是乡长,乡长生来好像就是受就夹板气的芝麻官……读到这段情节,让我想起了老早的一篇小说,题目忘了,大概是说冬天到了,乡里通知,要求各村村民必须安置好猪仔,一定要重视猪仔过冬的问题……如此看来,侯波笔下的独根红韭菜与猪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代文学缤纷复杂,先锋文学退场,各种流派依然争奇斗艳,底层文学的泛滥引发的是一轮轮的中国文学的“底层潮”,杜撰、虚构或想象,一个个看似崭新的底层形象各领风骚,让爷爷和老父亲的秉性或形象无节制地延伸,在自己为他们搭建的舞台上演绎着一个个不怎么能配套的新故事……够了吗?
关注现实吧?
关注民生吧?
踏踏实实地书写民生疾苦不好吗?
好!
侯波认识到了,笔触直击真实的底层,猪仔的问题大概发生在八十年代初、中期,乡官们开始关注民生是好事、大好事,可过于关注了就多此一举了……那侯波笔下的独根红韭菜呢?
新时期以来,涌现了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家,比较突出的是号称河北“三驾马车”之一的何申,凭借着做报人的扎实生活经历,书写了很多触动乡村现实问题的小说,《年前年后》就是写受“夹板气”的乡长……侯波笔下的乡长应该是何申笔下乡长的延续,不变的本色、无奈后的抱怨,却又必须尽守一方“父母官”的职责……可时代在发展,早先的乡长关心猪仔过冬的问题是对民生关注的开始,老百姓笑笑毕竟对乡长抱有感激之情;何申笔下的乡长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却不如侯波笔下的乡长那么尴尬、那么无奈,还必须咬着牙撑下去……现实主义是一种包容万象的文学形式,比喻成“旧瓶子里装新酒”不太恰当,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又找不到合适的比喻,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的问题,干预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显著特征,只有有勇气干预现实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文学的价值。
小说《肉烂了都在锅里》发表在《延安文学》2011年第4期,侯波同样是用现实主义的基调干预现实——时代前进了,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线电视、网络、赌博是古老的也永有诱惑的游戏……再玩得高档一点就跑到城里,花花世界自然娱乐无穷,谁还得得瑟瑟地拥挤在土场上看一场电影?可上级部门要搞文化事业,每一个放映员一个月放多少场、有多少人看都有硬指标,完不成的领不到工资,甚至被取消放映员的资格……结果呢?村长为了保住亲家放映员的资格,靠集中在土场上边吃羊肉边看电影来笼络村人,以应付上级的检查,可第一天晚上领导们喝多了没成行;第二天,再杀一只羊又没等来检查的领导,最后吃完肉的村民们纷纷散场了,领导们来了……尴尬吧?
一个朋友看完这篇小说后,打电话给我说,我们村也这样……朋友也写小说,他一直生活在老家,对现实的原生态体验比我深,就是没有朋友谈读后感,仅从侯波的小说文本里也能体验到,这又是新时期“猪仔过冬”问题的翻版或延续。
侯波是一个有思想的作家,他的小说不是简单的干预,对乡村人的精神干预使小说具有了深层次的意蕴,比如在小说《肉烂了都在锅里》中,村长的亲家求他凑人数看电影只是一种表面干预,对乡村文化发展的忧虑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担忧,除了触及村长家的儿子与媳妇之间不稳定的情感,在放电影的间隙有人拉回了麻将机的细节也不可小视,最终麻将机把看电影的人都勾引跑了更是不可忽视的现实……乡村文明究竟该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该如何造就?侯波的任务完成了,可留给的村长、乡长和县长们的就是思考并完善经济和文化体制建设的重任了。
写到这里,你们可能认为,侯波的确一个非常传统也现实的作家,其实不然。除了小说《上访》和《肉烂了都在锅里》,他的笔触也伸向了都市、情感,运用传统的笔法描述婚姻内外的故事、直击当今社会的后现代的内核,除了婚姻的故事,还关注黄花大闺女的喜怒哀乐……在小说《婚内和婚外》里描写了一对夫妇不稳定的情感生活,却表达了一个极其敏感的社会问题——婚内强奸,不对法律理论做深入探讨,可一个失去感情基础的妻子遭受丈夫合法的性侵犯的确是一个应该令法学界关注的问题……可以说,侯波是现实的,却不是传统的,用文字凸显的是社会现实、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的进程和人类应该健康的精神家园!
收笔之前,我又想到了山西作家王保忠,读完他的小说《结婚》后下的评语是,现实是一口深井,《结婚》无疑提供了一条新的掘进路径……侯波的文字也是一条新的掘进路径,宽阔的现实主义怀抱能容纳勤恳也睿智的作家,现实主义作家不该辜负包容万象的现实……侯波做到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