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乘风破浪 追击黄金股

(2009-06-10 03:42:46)
标签:

财经

证券

黄金储备

实体经济

通胀

中国

股票

乘风破浪 追击黄金股

我们一直在考虑暂时退出金融板块后出击哪个板块,最后还是选择了黄金股。因为如前所述,资源类行情没有结束,最好选择黄金股而且又有有色龙头品种铜的股票。在所有A股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紫金矿业(601899),国内矿产金最大,铜产量排第三。

我们看到美元的弱势成就了今年黄金和铜等有色金属类股票的暴涨,因为最近美国的资金开始从国内流向新兴市场和以香港为代表的中国市场,投资者恐惧美元贬值,纷纷买入黄金、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类股票,这在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上表露无疑。随着投机性资金推高了商品期货价格,那些有色金属经销商就会害怕涨价而囤积现货,这种现象曾经在去年煤炭经销商上发生过,而囤积的结果就是助长了泡沫。

黄金股在特殊阶段能够暂时脱离实体经济而行,尽管经济还未能复苏,我们看到中国开始积极增加黄金储备,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报表显示,中国黄金储备在今年4月增至3389万盎司,较此前大增了1460万盎司,这是6年多来的首度增持。为什么近期才作出这么大的动作?因为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在2009年创纪录地增长,而且随着奥巴马对金融市场的超大规模资金注入的承诺,这一趋势还将延续,这种赤字的急剧增长将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贬值,这是增储黄金的原因之一。其二是长久以来中国的黄金储备一直较低,还远不如法国和德国等国家,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8133.5吨)、德国(3412.6吨)、法国(2508.8吨)、意大利(2451.8)、中国(1054)、瑞士(1040)。这是截至到20089月的数据,这显示中国的黄金储备和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不太相称。所以中国大量增持黄金储备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黄金期货走势来看,我们预计今年能够突破 2008220日的1005美元一盎司的记录,从而开启高价黄金的新纪元。这两年我们一直看到有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在左右商品期货市场,并严重扭曲实体经济需求平衡的价格。石油从四五十元涨到150元,又突然在短短几个月内暴跌至30多元,这剧烈的价格波动不可能反映实体经济的真实需要,所以在对资源类商品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在经济基础上要更多地考虑投机的因素,央企老总对期货的了解去年还停留在幼儿园水平,固执地把商品价格和基本面挂钩,所以投机衍生商品出现暴亏的局面。

那么黄金能升到多高呢,从技术图形上看可能升到1400美元一盎司的水平,按对称图形看这需要810个月的时间来实现,也有人声称能够涨到2000美元,这种夸张说法暂时可以不考虑。证券市场是个预期的市场,越害怕越可能实现,如果黄金真的突破历史高点,我们投资资源类股票无疑是正确的。中国其它股票市盈率高,价格爬升受基本面影响较大,到目前为止除了银行股板块还算合理可作选择外,其它板块安全性不够。我们希望能够选择一种可以暂时脱离基本面的板块,所以和国际商品市场密切联系的黄金股和有色金属板块自然入选了。

从资金流向上看,紫金矿业明显有大机构驻入,从投入的巨额资金上看,战略性考量的可能性大一点,我想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大资金参与者的意图会更明显,保守者可以继续观察一阵子。

任何的决策都可能错,所以需要挂保险带,有一些情况一旦出现,就需要纠错,这种情况我觉的有以下几点:

1.      分析归分析,话语权还是需要留给机构,所以一旦发现一段时间后,入场的大资金被套,就要撤离,短期被套是正常的,但不能套得久。

2.      奥巴马政府开始实行防通胀政策,比如提高利息,那么我们就需要撤离,因为市场会解读成:可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截断通胀,预期变了,投机力量也会转向。在目前这种升息的可能性还不大,因为经济没有复苏,升息将打击经济,延缓复苏。

3.      出现恶性通胀,一旦预期兑现,就是涨升行情结束之日,各国政府肯定会出现控制通胀的政策。

4.      出现系统性风险,在危墙之下逃离是最现实的办法。

 

股指仍处于调整阶段,但不排斥个股选择,微子基金已经逢低入驻紫金矿业,此文并不构成股票推荐。屁股指挥头脑一般会遭至非议,但就像我投资香港的阿里巴巴、瑞金矿业、上海电气,国内的民生银行等股票一样,如实交代,是一种风格。

 

“顶”一下,我开心;“呸”一声,不介意。谢谢大家。

 

声明:博文观点纯属个人意见。本基金不作股票推荐,有跟风买入者风险自负。

                       微子基金Microcle Fund200906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