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检一线

(2023-03-03 19:43:35)
标签:

核酸检测

一线

星袁蒙沂

袁星

叶伟青编辑

核检一线
  星袁蒙沂
  春暖花开时,来了拨“倒春寒”。
  暖和了两个多星期,樱桃花、杏花正开呢,突然降温。降温的第二天下午,接到上级指示,全员核酸检测。镇里立即组织,多部门配合,十多个小组迅速形成,每个自然村设了处咽拭子采集点。
  非常时刻,全院抽调了近一半人入村,加班加点工作。去村里的人忙,在医院上班的同样在忙。人手紧张,下夜班人员也没法休息,坚持继续上班。
  我们组共四名医务人员,得完成七个自然村四千五百余人的咽拭子采集任务。上午十一点多接到命令,马上投入“战斗”。
  中午,我和小李去葛针庄村,小庄和小孙去南京庄村。经与镇村工作人员密切协同,工作有条不紊展开。咽拭子采集场所,设在村委大院。进场和离开的通道,用多色彩旗绳扯成,一旁还预设了绿色通道。
  天阴着,院子里有些冷,好在有院墙阻挡,风不算大。没想到会入村,也没来得及换衣服。穿着外套再穿防护服,穿脱都不方便,不穿外套,显然挨冻。没时间考虑了,怎么方便怎么来,毕竟工作第一。桌旁放着一把椅子,但没法坐。等待的人,间隔一米多远,排成看不到头的一长队。离开一个,过来一个,明明有人不断离开,眼前的队伍却一直那么长,甚至越来越长。获知全员检测,村民还陆续往采集点赶。
  嘱村民张嘴,发“啊——”音,眼瞅着嗓子,用手中的采集器快速去擦拭。配合的十数秒几十秒一个,不配合的一两分钟三四分钟采不了一个。遇上犯怵的,得耐心讲解商量;遇上不配合的,得反复采集多次。为了方便快捷,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采集管,食指中指夹住采集器外层塑料纸的一端,右手拇指食指前推,先取出采集器,再给村民采集。每采集完一个,都得把用过的采集器与塑料纸扔进医用垃圾袋。一个、两个、三个……整个下午,我满眼都是对面正张开着的嘴巴,还有一个个或打开或紧闭的嗓子和忙不迭的采集器。忙时,一直站着动着。等时,可以小坐一会儿。但不管是忙是闲,一直被冻着。防护服在身,卫生间去不了。面屏、口罩护着,一口水也不能喝。任务未完成前,有血有肉的医务人员,得暂时忘却自我,只能把自己当机器使。
  次日必须完成全员检测。早饭不敢饮水,也不敢吃太饱,只喝了碗稀粥应付一下。不能像平时那样吃喝的原因,是得保证工作时杜绝上卫生间。我们负责采集咽拭子,镇上的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千行庄管区的张书记和孙书记,忙前忙后,一刻未停。
  小庄和小孙去了千行庄村,我和小李去西金池村。西金池村的临时采集点设置在一条宽敞的街巷中。气温较前一天更低,已降至零度左右。街巷宛如一条风道,冷冷地从一端袭入又从另一端抽出。站在街巷中,能明显感到风的劲道。由于多了半天组织时间,前来采集咽拭子的队伍排列整齐,一个接一个,节奏紧凑,十分顺畅。考虑到有老人和孩子,我干脆把身后的方凳让出来,给前来采集咽拭子的村民坐。一开始,还觉得冷,忙起来竟忘了。张大嘴,喊“啊——”,每来一个人,我总要这样重复叮嘱。绝大多数村民是配合的,只有极少数人不理解。“轻点不行么?”“别插那么深!”“还用这么认真么?”标准采集,是有些不适感。没时间回答,更没时间解释太多。夸赞的,抱怨的,一律略过。
  中午大锅菜。一碗菜、两个半馒头、两杯水,许是真饿了,我没吃饱,却不敢再吃。让小庄、小孙去南金池村,小李去东金池村,我先回医院送采集管,再去楚家岭村。孙书记开车把我送到医院,又一起去楚家岭。楚家岭的采集点设置在村西边,一个空旷处。空旷的地方风更随便,到处乱吹。气象预报当天低温,但我左思右想,愣是没敢穿厚。衣服厚,穿防护服困难。穿上防护服,薄点无非是冻得慌,厚了行动不便,万一出汗,镜片容易起雾,面屏也容易起雾,看不清了,直接影响工作。村里给我们提供的是长连椅,不方便挪动,也就没法再让给村民坐。
  来了个子高的,我得踮起脚尖;个子矮些的,我得弯腰若弓;小孩采咽拭子时,我只能蹲下去。一直忙还行,一停下来,就冻得慌。
  在村里采咽拭子,最后收尾前,得入户。几乎每个村都有特殊情况者,年龄太大的,半身不遂的,病重卧床的,都得带着试管和采集器一户一户去采。也有白忙活一场的。楚家岭有位村民没到采集点,村干部引路,我们入户。那位村民七十上下,身体肥胖,屋子里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站在门口就能闻到。可能是疾病原因,她木木地坐在床边的轮椅上,不怒不笑,完全不配合。让其张嘴,她却牙关紧闭,不理不睬,连家里人也没辙。智商问题?精神问题?听力问题?我不知道,也不便多问。见其实在不配合,最后只得作罢。
  一天半时间,七个自然村,四名医务人员。我们就这样站在冷风中,对着一张张张开的嘴巴忙活。人多时,几乎一刻不停。没觉得多冷,也没觉得多累。一旦停下来,尤其晚上回到家,浑身乏力,肌肉酸疼,隐隐还有抽筋的感觉。
  一天半的紧张工作结束,次日就是星期天。我们组和我们科,竟没有一个人提出得请假休息的。周六晚上,刚吃完饭,群里发来新通知。各工作区,星期天还得入一两个村设点,继续核检。
  庄亚娇、李洪乐、孙梦雪、张庆昌、孙存刚、我,以及其他镇派村派的工作人员,熟悉的陌生的,一个指令,迅速集结。边工作边认识,边认识边工作。虽然花开在途,但我们无暇欣赏。虽然天冷,但我们义无反顾。
  坚信,倒春寒后,仍将春暖花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地瓜秧子梗
后一篇:摘野桑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