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苗家五彩衣(文图)

(2012-04-16 07:50:56)
标签:

苗族

昌宁五彩衣

云南

蚩尤

皇帝

黄河

保山

文山

澜沧江

王剑冰

文化

分类: 散文

苗家五彩衣(文图)

王剑冰

 

苗家五彩衣(文图)

苗家五彩衣(文图)

苗家五彩衣(文图)

苗家五彩衣(文图)

苗家五彩衣(文图)

苗家五彩衣(文图)


苗家五彩衣(文图)


 

苗家五彩衣

 

王剑冰

     车子一路上坡下坡下坡又上坡,已经隐隐看到对面的寨子,走一个小时还是没到。县里的董部长就说了一个苗族民谣:看到寨子,走倒骡子,听到狗咬,走破鞋子。莫得急呦。车子爬一个弯坡大喘着再也爬不上去,当地早有人迎候在那里,喊着将车子推上坡。没多一会,又在一个坡上卡住,越使劲越打滑,还是被人推了上去。我们坐在车上,心里又暖和又不自在。想下去一块推,司机说还要压车的,轻了更打滑。耈街这个苗寨,莫不是居在了云彩尖上。

第一次知道耇街的耈代表长寿的意思。土皮苗寨不知道多少年了,大山间选一块能够群居建房并且垦植的地方多么不易。而祖上最早的聚居地,是中原的黄河边。苗人都知道先祖蚩尤,是和皇帝炎帝同时存在的三大部落首领,后来炎黄族群打败了蚩尤部落,苗人渡河南迁,为了寻找长久的安身地,又越过了长江。苗人没有办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只有迁徙和躲避,一直躲到没有谁再愿意理你的地方。一旦触碰到了哪根神经,就又会遭受一次打击。一个外国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

    到了汉代又有一次大规模打击苗人的行动,使得稳定多少年的苗人被迫再次向西向南迁徙,唐代的时候已经进入了高山重叠江河漫障的云南。昌宁苗族在清末又因为红白旗事件从文山迁往滇西,光绪年间进入昌宁一带,发现这个地方停下来。而后人们问到这个地名,有人记得一个坡字,写出来却叫成了土皮。土皮的名字也有意味,山上的植被浅,就是利用那层土皮经营着庄稼和生活。路上看到有人在烧荒,想让更多的土皮露出来种地,但是不允许的,现在的理念是多长树。

高山上的生活是一种无奈,却还是要唱歌,还是要织彩衣。有时会站在山上茫茫北望曾经的家乡。他们至今说着的“朵泪郎”,就是黄河边的意思。 

终于听到了歌声,是欢迎我们的,偏远和崎岖的山路,很少有外人来到土皮寨子,不是在县里看到出自这里的苗家服饰和专意安排,我们也到不了。现在真正看到那些穿在他们身上的神物了,都是经过数年的手工制作。土皮苗家服饰惊羡了世界,针针线线缝制的五彩服,不仅有苗家女子的技艺,更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苗家的迁徙史、生活史,有着他们的崇拜和追求,他们的喜好和情爱。

    为了不忘别离的故土,每走过一个地方,苗人就在女子服饰上做记号。衣服上的每一缕红,都是苗家经历的一次血战。彩色线条,是迁徙中越过的一条条河、一道道山路,起伏的波纹和穗子,代表着故土肥沃的田地和秀美的村庄,尽管再没有到过中原,但故乡情结始终缠绕在心头。她们指给我最显著的布块,黄色代表黄河,白色代表长江,绿色代表生存的澜沧江。而三角小围腰,那是祖先曾经的旗帜。

    苗家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用服饰记录自身的历史,穿戴着不丢不弃。五彩服是苗族五千年的无字史诗。从没有见哪一个民族如昌宁苗族在服饰上保留自己的足迹。即使其他地方的苗人。这说明昌宁苗家经历了更多的困苦,经历得刻骨铭心。中原的一些生活方式也保留下来,甚至一些方言。有人带着家谱,带的久了,已经残破不堪,但还是代代相传。

歌声又起。彩裙舞动。每一条彩裙都不一样,花色的搭配、珠穗的缝缀都有特点,展示着苗家女子的聪慧。女孩从十五六岁甚至更早开始缝制自己的新衣,一直到出嫁才算完成。可以说,她们把自己全部情感都缝缀在这件彩衣上。一套苗女盛装由十八件组成,被人说成十八一枝花。除作为嫁衣和重大节日穿,死后还要做老衣。裙摆飘起,能看到里面统一的白色百褶内衬,摘下帽子会看到白色毛巾包头,依然是中原人包头的方式。

做衣服须要先种麻,而后经过切、绩、煮、漂、纺,最后牵线织衣,来的路上看到了葱绿的麻林。那是专门经过上面许可种植的大麻,只有大麻才能做出传统的服饰,山寨的服饰奇迹般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的织机同中原没有什么差别。刚才在一户人家就见到笨重的织机还在一个女子手上铿锵有声,一缕缕的麻线变成彩色的布幔。

现在他们开始对歌了。苗家是喜爱山歌的民族,“男不吹笙难结伴,女不唱歌无知音。”生活在大山深处,歌声使他们排解,给他们带来向往和快乐、友情和幸福。

第一次听到这种对歌,比刘三姐的对歌还婉转,是那种一曲十八弯的婉转。调门忽高忽低,音量忽大忽小,大的时候撞到山上返回来又撞上去,小的时候一点点的像沉入了草丛哪片叶子而后又悠悠飞起来。有时像说话,不紧不慢字字硬实,或快人快语成连珠炮。怎么都是好嗓子,不管丑的俊的高的矮的,声音出来都是那么水亮,光听声音,不定就迷倒了谁。没有人为他们谱曲,完全是祖辈相传,竟然传得如此艺术。

山对山来岩对岩哎,

蜜蜂采花顺山来呦。

蜂蜜好吃花难采哎,

这方好玩路难来呦……

屋子在她们身后的山上散落着,墙是干打垒做成,瓦在上面承受着风雨。桃花在房前粉红,梨花在屋后妍白,鸡在门前觅食,狗随着人跑来跑去。一切都是生活的本原状态。让你觉得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是一种自在,闲着的时候冲着大山一声亮嗓,山那边就会响起一连串亮嗓,说不定还会将哪一个人的脆音喊过来,一呼一应地就有了一种意思。 

    山路遥遥,他们中很少有人走出过这座大山,女子中长得最好的阿娇也只是去过保山,因为考上了保山的学校,而后回来教育她们的后代。更多的女孩在这里出生,长大,嫁人,然后再生出像自己一样的女孩。

    我盯着她们的帽子,那帽子有点像帝王的华盖,圆圆的垂着玉穗。是的,她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帝王,她们拥有无限江山、无限快乐和满足。

雨飘过来,山越来越绿了,山上走着白云,一些声音裹进了云层。

 

苗家五彩衣(文图)

苗家五彩衣(文图)

苗家五彩衣(文图)


苗家五彩衣(文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甜蜜的回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