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分享经济的最重要代表,但是为什么我说越来越不像了呢?
其实,这个判断很容易。分享经济最典型的特征是点到点,个人到个人,用一个敏感的词就是P2P
pear to pear。也就是说,是社会个人资源之间的分享,特别是闲置资源之间的分享。这一点,我在今年年初就所过共享单车不是分享经济。共享单车模式中,经营者自己购置大量购置单车,到处布点,就是一个分时租赁,就是一个经营租车的公司,跟分享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我觉得连分享都谈不上。如果说这种用集中采购来的产品进行分时租赁就是共享的话,那所有的酒店、餐厅都是,说的更加极端一点,所有的商业交换全部是共享经济,只是交换的价格高低而已。
咱们还是先说说滴滴。
应该说,滴滴一开始还是挺分享经济的,利用自己的手机约车APP进行司机和顾客之间的选择,跟优步很像。而且,个人社会车辆最多,一下子就把社会闲置资源调动起来了。随着优步的紧逼,竞争的加剧,
这种完全平台化的模式显得很脆弱,在借助于强大资本的情况,不仅强化了对于顾客、司机的补贴,而且开始自己批量采购汽车,交给司机使用,司机开始雇员化。结果,就是,越来越像线上的出租车公司,与传统出租车公司不同的就是他有技术支撑的约车APP以及相关的司机管理系统和支付系统。
从这一刻起,滴滴与优步这样的对手竞争的不再是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而是看谁拥有车辆资源的能力,那当然,最快的就是自己购买,反正融了那么多钱。
从这一刻起,初心是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的分享经济模式变成了利用强大资本集中更多车辆资源的所谓共享经济模式,其实应该叫新垄断模式。用如此强大资本搞起来的庞然大物,哪里还容得下更多竞争的存在。
是的,我们承认,滴滴的服务是不错的,我们也看到滴滴有了更丰富的服务项目,滴滴专车、滴滴出租、滴滴拼车、滴滴顺风车,但这并并不是分享经济带来的,而是出于经营的角度,一个企业可以做到的,其中也有一定分享经济的要素,如滴滴顺风车等,但是其核心资源已经不是社会闲置资源,不是点到点的服务了,而是更加集中的资源分配服务。
说完滴滴,我们再来看看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没有分享经济的影子,你要说当初OFO创始人在北大未名湖畔购置了一批单车进行方便同学出行的时候,有共享经济的影响,就是我拿出资源让大家共享,等OFO走出校园开始进行商业运营的时候,其实,连共享的影响也没有了,就是一个分时租赁的公司而已。
我们不能不说,OFO也好,摩拜也好,他们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刚需,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代表。但如果你这是共享经济,我不同意,难道他与传统的出租车公司有什么差别吗?你招手停车,他微信扫码解锁;你使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他也骑行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你想让司机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他想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这里,唯一的差别就是技术。
如果有人说,人家单车没有说分享,是共享啊,我还是那句话,分时租赁如果是共享经济,那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出租房屋。也就是说,所有这种租用使用权而不动所有权的都属于共享经济。现在就有人开始把文革时期租用公房、使用公用交通工具的生活方式称之为共享经济手段了。
在这里,我可以说一句带有预言性质的话,如果摩拜、OFO这样的单车经营公司还是以集中购买集中投入资源进行短时租赁模式进行共享的话,你没有出路。也就是说,你不解决成本与收入关系的基本商业尝试问题,并与监管机构就社会环境友好问题达成一致的话。共享单车就是一现的昙花。
据说,摩拜与OFO开始探索合并了,各位,你觉得这还是分享或共享吗?
不管你多么折腾,不管你模式的名字叫分享,还是叫共享。如果你不解决商业模式中那些基本的要素,如收入与成本关系、核心资源和关键业务问题等,都终将留下一声猪的惨叫,还有一群我等吃瓜群众的一声叹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