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教研·家校合作·思维导图

(2021-05-09 20:34:49)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教育随笔

                  有效教研·家校合作·思维导图

有效教研

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一位好教师,应该着眼学生的发展;一位好校长,应该着眼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关键在教研。只有有效的教研活动,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每一所学校都会开展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却参差不齐。原因在哪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祝庆东主任认为:教研活动走入了形散、神也散的怪圈。

以听评课活动为例(这是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在评课时,每一位教师的评课角度不尽相同:有的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有的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有的关注教师专业素养,有的关注教学效果,有的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有的关注德育的落实。

说实话,我们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就是这样开展的,各抒己见。这样评课有效果吗?效果肯定是有的。那么,我们再追问一句,效果怎样?我们不得不说,效果并不明显。

祝主任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其症结所在——教研只有一个话题,却没有主题。话题并不等同于主题,话题过于宽泛,没有具体的目标,教研自然是低效的。

如何去策划主题教研活动呢?当我们把一次听评课活动,定下一个主题,如:《关于“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活动策划》,参与活动的教师便明白了此次听评课活动的主题是“教学语言有效性”。此次活动的目的,不是去挑别人的毛病,而是去学习人家的优点。听课时,出发点不一样,观察的视角自然不同。聚焦于一点,效果自然会有所提升。为了提高教研的效果,还可以搭建教研的支架(提高教研的技术含量),让参与教师完成“导研卡”。

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关记录(印象最深的内容)

你的建议或想法

亮点

不足

衔接语言

 

 

 

组织语言

 

 

 

评价语言

 

 

 

有效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路径;专业素养,是开展有效教研的重要目标。有效的教研活动,一方面取决于教研活动的策划者;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教研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当教师一直处于“被教研”的境地,一直被推着走,效果必然是有限的。好的教研效果还取决于一个团队的团队文化。一群人,不同心,是团伙;一群人,一条心,才是团队。试问一下,你有团队吗?你的团队有文化吗?一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团队,在组织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时,还会有一个教研的前提——广泛的教研活动,随时随地,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自己。还会有一个教研基础——自我教研,在反思中改进教学改变自己。

在教研活动中,应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全身心参与,全过程参与;参与的实质,是思维的参与,而不只是人的参与。

教师应该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把工作当成研究任务来完成。相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最不缺的是教学教研(写作)的素材,缺少的是学术的支撑,结合理论搭建好框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最后让教研的素材对号入座,就形成了系统的教研成果。

无论是教研,还是教学,我们并不缺少所对应的操作的方法、策略、理论、理念,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实施。按祝主任的话说,这些教研活动的策略与实施的研究成果早在20年前已经摆在那里了,只是脚踏实地去做的不多,这就又回到了那句老话,知易行难。所以,我们应该像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习,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要真正的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让家长委员会成为一个摆设。李家成教授告诫我们,应该放下对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去尊重、理解家长。例如:“家长开放日”活动,为了让活动真实、有效的开展,可以确定主题——“聚焦课堂、共育新苗,家校联合教研活动”。在活动开始前一周,打印邀请函,设计听课交流反馈表。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听评课交流活动。

任何活动,迈出第一步往往是最难的,俗话不也常说“头三脚难踢”吗?当我们把“家长开放日”这一个活动做扎实了,也就迈出了“家校合作”这一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思维导图

连续三天的培训,六场讲座,今天下午的讲座的气氛是最活跃、最快乐的。这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句话,当人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下,其注意力及思维的品质必然下降(印象中大致意思如此)。整场讲座听下来,还好,还是有所收获的。郭立中老师作为企业培训师,和做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授课风格迥然不同。小礼品的准备,小组积分机制,互动式的教学,适时的插科打诨,让学员们轻轻松松的度过了一个下午。郭老师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节中,巧妙的把要分享的知识融入其中,这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借鉴学习。

通过一下午的学习,对于思维导图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但还仍未入门。课余休息时,我自己划了一个自以为是思维导图的图给郭老师看,他说,你这不是思维导图,而是流程图。在和郭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原来认知中的鱼骨图、时间轴、树状图,都不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自有它的规则和逻辑。

 

行文至此,最后再来说一说在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祝庆东主任眼中,上海和河南的教育差别在哪儿?考试学科,上海没有河南好;不考试的学科,河南没有上海好。幼儿教育,艺术教育,上海至少超过河南20年。此言,应该并非危言耸听,从上午祝主任分享的20年前的教科研成果——《教研活动的创新策略与实施》,便可见一斑。

德重

2021年5月9日星期日于上海智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