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到以前在报社工作的老同事泽健兄写的一篇文章《自己是自己的唯一》,感受颇多。他说“我们有时候太忙了,身忙,心也忙。忙得忘记了自己,忘记自己为什么忙。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应酬,太多太多的责任和义务,以至于我们无暇欣赏四季的变化,忽略了周围的笑声,甚至于对自己内心偶尔泛起的涟漪,也只好视而不见。失落感,一天天强烈……”
我读了以后很有感触,记得北京人有一句骂人的话:“你活得不耐烦了吧?”按照眼下流行的“浓缩生活”的方式,我觉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耐烦地活着了。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忙得四脚朝天,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可言。有一类人是为事业忙,无论是双休日还是法定长假,如果不是在工作,也是在想着工作。有一类人是生意场上忙,天天在应酬,在酒场上醉生梦死、夜夜笙歌,乐此不疲,还有一小部份人通宵达旦筑长城、打扑克、玩游戏,夜不归宿,他们只是知道“上山下山”,但是却从来不知道停下来看看林间的风景。
大家都知道画家陈逸飞是怎么累死的,要做电影导演,要办个人画展,还要做房地产生意,好像世间最好的职业都想要,能尝试的过来吗?温州苍南县知名青年企业家“大胆包天”(私人承包航空公司)的王均瑶,他在人民日报上都报道过的,家里还有均瑶牛奶、均瑶房地产等等产业,也确实了不起,他活得很精彩,只可惜他只走完36年的人生旅程。他死后财产还有六个亿能带得走吗?
前段时间,我的文友顾孟春走了,她是死在美国洛杉矶的,她还没还得及做母亲,就这样匆匆地走了。杭州的一位朋友发短信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真的不敢相信,但后来想想谁还会拿大活人开这样的玩笑啊,再说我的朋友从来不会轻易开玩笑的啊。她心高气傲,她满腹才华,只可惜人死灯灭啊,人死灯灭。
泽健兄说的好:“我们的同龄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今早过了豪放不羁的年龄,有过奋斗,有过理想,有过失败和成功……有时候,只能靠回忆来唤起曾经的美好和快乐。善待自己,对自己好一点。这不是深奥的人生哲学,而应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
今晚自己驾着车,心情有点郁闷,路上听收音机,一个时尚女孩子的声音在坚定自信地表达着自己:“我生来就不是要过普通生活的,我要努力打拼,我要出人头第,我可以连续几个月无休止地加班,然后疯狂购物,我最疯狂是一次在香港一个小时买衣服买了12套,花了3万多元钱,我喜欢这种速度感的生活。我赚钱就是为了买最好的时装,穿最高级的鞋,买LV包,我不在乎生命的数量,我只在乎生命的质量。”
天哪,我想又是一个活得不耐烦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