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好久没有听肖邦了。今天一位当音乐教师的朋友到我家看我,他向我推荐要多听听肖邦。我知道肖邦的作品世界上许多人给予赞誉。有人说他是“钢琴的灵魂,钢琴的游吟诗人”。今晚忽然想起朋友的建议,想听些安定心灵的东西,不想再困在流行音乐的元素里。从网上好不容易找来肖邦的系列音乐,静静地聆听着,心竟微微震荡了一下:原来竟有这么久没有静下心来聆听肖邦的私语了。
一直以来,肖邦留给我的,是一个忧郁的背影。西方的酒神文化似乎在他身上踪迹难觅,他似乎更是一个冷静而忧伤的东方的叙述者。他的音乐里总有一种离散于主流的独特气韵,在幽幽飘散的乐音里,似乎一不小心就把心底的孤寂沉思流露了出来。也许谁也无法说清楚他的音乐语言里究竟在传递着怎样的情愫,但是肖邦的音乐里的这种叙述特质,却总会给欣赏者带来莫明的感动和深深的记忆。
以前在新华书店看过国外好几个版本写肖邦的传记。也稍微浏览了一下,大多关注的是他和乔治.桑的浪漫之情。今天是休息天,在家下载了肖邦的离别曲、肖邦小夜曲、肖邦华尔兹,细细欣赏他的旋律,如泣如诉,似乎是伤感和梦幻交织在一起。我非常喜欢肖邦的全部夜曲、一部分圆舞曲和他的两部协奏曲。听他的夜曲。幽静如同清澈泉水般的思绪,仿佛在月白风清之夜听到夜莺优美如歌的声响。后面的激动犹如潮水翻涌的冥思,哀愁、孤寂,宛如落叶萧萧的凝思,让人觉得在春雨绵绵的深夜看到未归巢的燕子飞落在枝头,摇碎树叶上晶莹的雨珠,滚落下一串串清凉而清冽的簌簌琶音。
我读不懂肖邦,但我感受到在肖邦的夜曲里,给人是这样的恬静,即使有短暂的不安和骚动,也只是一瞬间的闪现,然而马上又归于星月交辉、夜月交融的柔美之中。他总是将他忧郁的沉思、抑郁的悲哀、踯躅的徘徊、深刻的怀念……一一融化进他柔情而明朗的旋律之中。
我觉得在市声喧嚣时,不易听肖邦,在欲念躁动时,也不易听肖邦。因此,在商业街高音喇叭里,在精品屋的舒缓音乐里,甚至在灯光柔媚的咖啡厅里,都不易听肖邦。肖邦,我认为只适合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时听,尤其是听肖邦的夜曲。肖邦的夜曲和肖邦本人一样幽婉动人。肖邦的夜曲其实就是肖邦的内心独白。肖邦的夜曲其实就是肖邦的一页页日记。肖邦的夜曲是一张温柔的网,打捞上来明净的夜色,也打捞上来你逝去的岁月和自己快要磨成老茧的心和已经风干成瘦骨如柴一样的情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