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变应变——蒯通降服人生“强敌”

(2023-10-02 06:52:58)
分类: 妙文精选
               以变应变——
           蒯通降服人生“强敌”

    变则通,变则活,变则灵——成功,也由此起步。《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若我们以“变”为法则,用兵如神,则人生中形形色色的“强敌”皆可降服。秦末谋士蒯通一生将变通这一武器用得得心应手,因此在乱世得以存身,且在官场中时时被重用。
    蒯通是范阳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诛灭秦暴,蒯通也乘时而起。当时,武信君武臣受命取赵地,声势浩大,蒯通见事有可为,便白头巾红臂带打扮一番去见范阳县令。范阳县令几日来正胆战心惊,见蒯通如此打扮,觉得很奇怪。
    “白巾者,为吊你县令大人;红带者,为贺你县令大人也。”蒯通说,“天下大势不可阻挡。不过,幸亏遇上我蒯通,说不定还能逢凶化吉!”蒯通将反秦形势、范阳形势、县令该何去何从分析得头头是道。又许诺保证只要归降武臣,依然可做县令。然后,蒯通就出城找武信君去了。这时候的蒯通连武信君的面都没有见过。
    幸亏武信君早已耳闻蒯通大名,很恭敬地向他请教平治之策。蒯通说,一味攻打,固可获胜,但时间尤慢,代价甚大。莫若劝降纳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武信君很是赞成,于是,派他招降范阳县令。
    范阳县令开门归降,轰动燕赵大地。一时间,各县县令争先恐后开门献城。武臣兵不血刃,一举夺取燕赵三十余城。
    蒯通初试锋芒,声名大振。但接下来几年,他却又回家隐居了,他想待势而起,而这一隐就是五年。五年后,他来到韩信帐下。
    汉王三军,大将军韩信进军齐国,正待渡河之际,郦食其成功劝降了齐王,韩信欲罢回军。蒯通星夜求见韩信,劝他继续进攻齐国,必获大胜,可惜韩信不听其计策。
    蒯通之所以力劝韩信攻齐,还是看上了天下即将出现三分格局。当时,楚汉相争,你死我活难分胜负,主动权实际落入韩信之手,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赢。所以,韩信已成为双方拉拢争取的重点。蒯通则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韩信能据齐自强,崛起于楚汉之间,鼎足而立,养精蓄锐,扩大力量,一旦天下有变,即可发兵出击楚汉,收拾残局。应该说,如此帝王之策而又有如此天赐良机,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蒯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失算了。韩信拒绝了蒯通的建议。他认为汉王待自己不薄,自己也没有野心,大可不必招致天下非议。无论蒯通怎样劝说,韩信硬是不听。蒯通害怕了,只得佯疯避祸,做了巫师。
    后来,韩信被吕后设计擒获,这时才后悔没有听蒯通之言。蒯通也因此受累,被刘邦抓捕后下令烹之。
    这时,蒯通又一次显示出自己远胜于郦食其的权变圆滑。当时,郦食其面对齐王的责难,他只要答应阻止汉军的进攻,还有可能取得信任,至少也不至于被烹。可他就是不答应,“要杀要煮,绝不改口。”
    蒯通不同,他连呼冤枉,为自己辩护,竟然又死里逃生,不仅免于被烹,后来还当了相国曹参的幕客。
    《鬼谷子》说:“故圣人怀此用,圆转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视神明之域。”聪明的人能够与造化天地万物的原气合而为一,能够明察幽暗深微的事物环境,然后灵活变通,能在危机时以变制变。正是圆滑变通使蒯通逢凶化吉,摆脱生命危险。如果他不善于有效变通,而是用常理来处理问题就很难全身而退。
    人生如棋,变幻莫测。要想在人生这盘棋中战无不胜,就必须有执着于目标的勇气,同时还要懂得灵活变通。执着固然是优点,但是见机行事,灵活转换,也是成功不可或缺的。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