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清形势——曹操火烧乌巢

(2023-08-21 11:58:04)
分类: 妙文精选
               认清形势——
               曹操火烧乌巢

    认清形势,是成功的基石。古代的政治家,在政治角逐中,无不在掌握天下形势上下功夫。量权揣势,统观全局,正确地分析形势,才能制定正确的策略与对手一决高下。审时度势,才会知道轻重缓急,然后在机会来临时,当机立断,胜利自然指日可待。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虽然最终被镇压下去,但也严重削弱了中央的力量,地方割据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袁绍和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强粮足,图谋消灭占据兖、豫二州的曹操。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率精兵十万南下,进攻已经进驻官渡的曹操。两军在官渡一时难分胜负,相持数月之久。双方相持的时间越长,对袁绍越有利,他深知曹操军粮不足,一定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到时,自己便可以不战而胜。曹操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曾经想过退回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正在曹操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帮助了他。这个人就是他少年时代的同学许攸。许攸本是袁绍军中的谋士,曾多次建议袁绍趁曹军主力在官渡时,派出一队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昌,断了曹操的后路,可是袁绍对他的建议未予理睬。许攸见袁绍刚愎自用,面对大好时机不肯好好把握,深知他大势已去。恰好这时,有人从邺城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在那里犯了法,已经被当地官员逮了起来。袁绍看了信,把许攸狠狠地骂了一通。许攸见自己也有被株连的可能,便趁机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许攸来到曹营的时候,曹操已经躺下要睡了,听到卫兵报告说:“许攸来访”,高兴得鞋子也顾不上穿,赤脚相迎。曹操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个老同学,是因为他知道许攸是袁绍军营中的谋士,对于袁军的情况了如指掌,此时到来,必定可以帮自己的大忙。两人叙旧之后,曹操情不自禁地问:“子卿(即许攸)远道而来,此战我军必获大胜。”
    许攸听了曹操的话,不再拐弯抹角,直接问曹操:“袁军人多势众、粮草充足,你打算怎么办?不知你目前军中还有多少粮草?”
    曹操撒谎说:“军中粮草,大概还可以支撑一年时间。”说罢,见许攸不相信,又说:“大概可以支撑半年。”
    许攸依然是一副不相信的表情。曹操不得不实话实说:“其实只够一个月的时间。”
    许攸见曹操说了真话,这才将袁军的情况大致跟曹操说了一下,而且告诉曹操袁军在乌巢存粮的情况,建议说:“此时的状况,是曹军以弱胜强的关键,若是此时退后,必会被袁军乘胜追击。我们应该出奇制胜,可以命轻骑偷袭乌巢,断了袁军的粮草,来他个‘釜底抽薪’。”
    此计正中曹操的下怀,他也一直有此想法,无奈对于袁军粮草的集结地始终无法得知,如今许攸前来,正是“天助我也”,曹操的大计可成。
    于是,曹操立即命曹洪、许攸留守官渡大营,自己亲率五百精锐轻骑,化装成袁军的样子,打着袁军的旗号,每人手中拿一把干柴,连夜启程,抄小道直奔袁军粮草的集结地乌巢。曹军途中曾遇到袁军的巡哨,但因曹操的部下个个都是袁军打扮,巡哨也没放在心上。经过重重关卡之后,抵达乌巢。
    曹操下令将粮囤围住,放火焚烧,瞬间,烟雾腾空,火光四起。袁军以为是着火,众人慌作一团,纷纷赶来救火。守粮官在救火的时候才发现,士兵中有些人虽是袁军打扮,但并不出手救火,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伙人是曹操的手下。于是,即刻命人向袁绍报告,请求支援。
    曹操的五百轻骑奋勇杀敌,在袁绍的援军赶到之前,将乌巢的守军打得落花流水,这才退回曹军大营。袁绍得到消息,知道自己的粮草被烧了个精光,捶胸顿足,气愤不已。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人心惶惶,纷纷为自己想后路,军心涣散。曹操乘此时机,全线出击,歼灭了袁军七万多人。袁绍父子败北,率领剩下的八百余人向北逃窜。
    《鬼谷子》说:“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解决问题要参验过往,参验将来,参验现今,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就做出决断。曹操听取了许攸的建议,当机立断。官渡之战以曹军的大胜告终。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在这场战争中,如果与袁军正面交锋,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却以弱势的兵力,战胜了袁绍大军,巧妙地摧毁了袁军的粮草。这也是他认清形势,当机立断的结果,如果他疑而不决,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