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远虑——
苏代的大局观
在人生的棋局中,与人对弈时,要有全局观,用广阔的视角来分析事情,这样无论是身在局内还是局外,都能游刃有余,且能避免受制于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苏代是战国时期苏秦的族弟,也是一位纵横家,靠嘴吃饭。虽然他不能与其兄相比,但也小有一番成就。
当时,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向东周求兵求粮。周王为此深感忧虑,与大臣苏代商议对策。苏代说:“君王何必为这件事烦恼呢?臣不但可以使韩国不向我们求粮,而且可以为君王得到韩国的高都
”。周王听了非常高兴,说:“你如果能做到,那么以后寡人的国家都将听从您的调遣和管理。”
于是苏代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对他说道:“难道你不了解楚国的计策吗?楚将昭应当初曾对楚王说:‘韩国长年疲于兵祸,因而粮库空虚,毫无力量守住城池。我要趁韩国饥荒,率兵打败韩国。不到一个月,我就可以攻下城池。’如今楚国包围雍氏已经五个月了,还不能攻克,充分暴露了楚军处境的困窘。楚王已经准备放弃昭应的计策停止进攻了。现在你竟然向周求兵求粮,这分明是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如果昭应知道,一定劝说楚王增兵包围雍氏,届时雍氏必然被攻破。
见公仲侈不说话,苏代继续说:“你为什么不把高都之地送给周呢?”
公仲侈听了颇为愤怒,很生气地说:“我停止向周征兵征粮,这已经很对得起它了,为什么还要把高都送给周呢?”
苏代说:“假如你能把高都送给周,那么周就会再次跟韩国修好。这件事如果让秦国知道,必然大为震怒,不仅会焚毁周的符节,还会断绝使臣的来往。周断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盟,而单单和好韩国,这样一来,阁下就是用一个破烂不堪的高都,换取一个完整的周。阁下为什么不愿意呢?”
公仲侈听了苏代的一番分析,觉得有理,便答应下来。
后来公仲侈果断决定不向周征兵征粮,并把高都送给了周。楚军当然没能攻下雍氏,无奈之下怏怏离去。
回想一下苏代对韩国相国的游说,他的目的是阻止韩国向周借粮,却不明说。而是从大局出发,将楚国、韩国和周的关系分析透彻,最后陈述借粮弊大于利。顺便还为周赚到了一座城池,的确是了不起之人。
《鬼谷子》说:“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在这里,鬼谷子列举的“阳德、阴贼、信诚、蔽匿、平素”,其实就是五种战略。在制定决策的时候,要用战略的眼光看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更上一层楼,深谋远虑,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人生,才能掌控大局。
人生如下棋,需要有全局观。落子于局部,着眼于全局,别以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盲人摸象”只是寓言,处于人生棋局中的你我,想做到统观全局实属不易。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