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视缺点——秦穆公敢于担当得民心

(2023-08-18 15:13:27)
分类: 妙文精选
                正视缺点——
            秦穆公敢于担当得民心

    一个让下属放心追随的领导者既不会独占功劳,也不会诿过于下属。他们在下属的心里就像一棵可以乘凉的大树,是他们真正可以依赖的靠山。秦穆公主动揽孟明视之过,深责自己,三年后,君臣齐心协力血洗耻辱,就是一个领导者主动为下属揽过的例子。
    公元前628年冬,秦国驻郑国的大夫杞子突然派人回国,秘密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人信任我,把都城北门的钥匙交给我保管,这是我国用兵的大好时机。如果你派一支军队来突袭郑国,我们里应外合,一定可以占领郑国。”秦穆公听了喜出望外,对领土的贪婪一时间充斥着他的头脑,争霸中原的野心使他再也按捺不住。于是秦穆公立即决定调动大军,袭击郑国。
    然而,作战经验丰富的老臣蹇叔毕竟老谋深算,他权衡利弊后,坚决反对出师郑国。秦郑两国路途遥远,调动大军长途跋涉,必然精疲力竭,元气大伤。而郑国则可按兵不动,精心准备。精力充沛、援应丰足之师待疲惫之师,自然就会占上风。再说,如此大的行动,浩浩荡荡的军队千里行进,郑国怎么会不知道呢?其他诸侯国也不会坐而视之。一旦兵败,不仅国内人民心中不满,其他诸侯国也会小看秦国。因此,蹇叔力劝秦穆公不要发兵。
    但求功心切的秦穆公对蹇叔的话不以为然,坚持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攻打郑国。蹇叔老泪纵横,对孟明视说:“我只能看到大军出发,再也看不到你们回来了。”事实果然被蹇叔言中。
    次年二月,秦军到滑国后,郑国人弦高贩牛途经滑国,料定秦军将袭郑,遂一边假托奉郑君之命,犒劳秦军;一边派人回国报信。孟明视等人认为郑国早有防范,遂放弃攻郑,灭滑后撤军。但对秦军攻郑之举,晋襄公及其谋臣先轸认为是对晋国霸主地位的挑战。为维护晋国的霸主地位,晋襄公决定待秦军疲惫会师之时,在殽山设伏,并遣使联络附近的姜戎配合晋军作战。四月初,晋襄公整顿人马,亲自出征,在殽山一带大败秦军,俘获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幸好秦穆公之女文嬴巧施计策,劝晋襄公放回了孟明视三人,秦国才免于三员将帅之损。
    秦军大败的消息传到秦国,秦穆公立即认识到自己贪心过重,急于求成,不但劳顿三军,更险些折损三将。此时,若秦穆公为顾及脸面,死不认错,而给三军治罪的话,面子自然可以保住,但从此必会民心不服,也没有哪个将士肯再为他卖命,如此怎可坐稳江山?相反,如果勇于承担责任,揽过于己,不但可获明君之称,更可收买人心,增强士气,重整旗鼓。因此,秦穆公亲自来到郊外迎接三人,见面时放声大哭:“我不听蹇叔的话,使三位受到如此侮辱,这都是我的罪过啊!”孟明视等三人叩头请罪,秦穆公说:“这是我决策失误,你们何罪之有?我又怎么能用一次过失掩盖你们平时的功绩呢?”之后他对群臣又说:“都是我贪心过重,才使你们遭受此祸啊!”秦穆公承担下全部责任,感动了群臣,三帅更是力图回报,欲雪国耻。从此整顿军队,严明纪律。加紧训练,为再次出征做准备。
    《抵巇第四》曰:“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在事情出现败坏时,圣智之士发现它,凭着自己的力量,追寻它变化的踪迹,并且对这一事情加以思量和琢磨,找到产生微隙的原因。然后正视自己的错误,承认错误,才能阻止错误进一步发展,才能使错误得到改正。
    秦穆公爱护下属,勇于揽过,不找替罪羊开脱自己,这对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团结上下级极为重要。敢于承担责任会让下属觉得管理者勇于担当,自然会对管理者心生敬佩。不诿过于下属,是领导者赢得人心的法宝。只有懂得爱护下属,敢于揽过的人才会赢得忠诚和追随。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