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诚待人——孙策攻心太史慈

(2023-07-29 05:34: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妙文精选
              以诚待人——
             孙策攻心太史慈

    领导者若想得到人才,一定要采取主动,示之以诚,用诚心去感化下属。“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赤诚之心待人,才能得到下属的忠心回报。
    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只要有至诚之德,万物都可以被感化,何况是人。“至诚如神”,只要以至诚行天下,就会如有神助。以之育物,则万物兴盛;以之取人,则人人尽其忠诚,倾其智力来辅助。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有至诚之心,即使是顽石也会点头。
    孙策是称雄一世的豪杰。他用人时,讲究“赤诚待人”,从而换来很多人的耿耿忠心。太史慈就是一例。
    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孙策发兵袭击太史慈。太史慈兵败,被孙策俘虏。孙策知道太史慈是贤能之人,因此并未计较三年前双方在神亭一战自己战败的耻辱,而是亲自为太史慈解去绳缚,执手慰问,坦诚地表达自己求贤的心情:“今日幸得君,愿与足下共图大事,久闻卿有烈义,为解孔融之危,冒死求救于刘备,深为敬佩。卿诚为天下志士也,但投靠未得其人,我愿做足下知己,请不要担心在我处不如意。”
    孙策对太史慈以诚相待,倾吐肺腑之言,然后任命他为帐下都督,在收兵班师时,又让太史慈充当先导,这样一番感情攻势之后,太史慈终于被孙策的诚心打动,答应在孙策帐下效力。
    当时,汉皇室远亲、刺史刘繇病死豫章,所部群龙无首。这对孙策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时机,若能争取到这些人马,那自己的实力将会迅速增强。究竟该派谁完成这项任务呢?由于太史慈与刘繇是同乡又是生前好友,因此孙策决定派太史慈前去。太史慈见孙策如此信任自己,决心不负重托,前去豫章招安,并说:“慈有不赦之罪,将军量同桓、文(指齐桓公、晋文公),当尽死心报德。今并息兵,兵不宜多,将数十人足矣。”同时约定两个月之内一定回来。之后整理行装,打点人马而去。 
    孙策在任用人才方面相当具有远见卓识。常人都料定太史慈此去肯定不会回来,结果只能是又多了一个敌人。而孙策力排众议,他首先明白太史慈的为人,认定他是“义虽气勇有胆略,然非纵横之人”,是内心“秉道义,重言诺”之人;其次,他知道以自己的情感攻势作用于这样的人,必能以诚换诚,得到太史慈的忠心。
    果然不出孙策所料,太史慈按期返回,不辱使命,安抚了刘繇的部下,充实了孙策的实力。孙策也因此更加重用太史慈,视其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与之共谋大业。
    鬼谷子强调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用崇高的道德感化人。替人排忧解难,就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声望,会有更多的人依附在你的周围。中国人最讲究以诚待人,讲究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领导者若能以真诚待我,我又怎能对他耍手腕儿呢?因此领导者若想得到人才,一定要采取主动,示之以诚,用诚心去感化下属。“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得人莫大于得心,以赤诚之心待人,才能得到下属忠心的回报。
    只要与下属肝胆相照,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交给下属,与下属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急其难,救其危,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就一定能感动部下的肺腑,拨动部下的心弦,使他们真心实意地为你的事业效力,心甘情愿地对你敞开心扉。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