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绵羊型”的班主任的蜕变

(2018-03-03 10:44:45)
一个“绵羊型”的班主任的蜕变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近二十年了。悄然回首,这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活的点点滴滴,像一幕幕电影,不仅串起了一条痛苦---纠结 ---挣扎---坦然的心路历程,也让我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魅力,感受到了和学生在一起生活的丰盈,感受到了生命成长的真实。

性格温和的老师能否当好班主任?

我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在办公室的老师们印象中,我就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他们从没见过我高声大嗓的说话,也从没见过我阴着脸训斥过学生。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人却并不这么看,而是据此对我心怀疑虑:一个性格柔弱的老师怎么能管住学生,又怎么能当好班主任呢?
我记得十七年前,我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
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的一所农村高中报道。校长问我今后有什么打算,我说当老师就是要和学生在一起才有意思,我想当班主任。校长听后一番鼓励,但是却没有批准我当班主任。熟悉之后,校长解释说“担心我温文尔雅的样子管不住学生”。就这样,想当班主任却求而不得,成了我心里的一块伤疤。走在校园里,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了两年。
在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情况发生了变化。那时不知道兴了什么风,学校突然把所有的学生重新分了班,学习好的在一起,学习差的在一起。好班自然俏手,老师们争着去带,但是差班就没那么幸运。记得那年,有一个班曾经一个多星期没有找到班主任。
在这种情况下,我跑去申请。由于没有竞争者,最终我顺理成章的成了这个班的班主任。
而这个班的学生娃,也在用特殊的方式欢迎我。他们打架,公然在校园里抽烟,寝室、教室没人打扫,上课铃响了有人躲在寝室不出来……
校长和老教师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关切。在给我交待任务的时候说,校长说,“管理学生是一门学问,你一定要动脑筋……”而老教师们,也不知在什么力量的驱使下,放下了架子,主动的好为人师,“现在的学生都是你放一寸,他们就进一尺。所以,你对学生一定要严一点……”
总之,迎着学生的特殊的支持,带着校长和老师们的嘱托,我上岗了!
但到底该怎么带这个班,那时我心里并没有底。只是下意识的认为,当班主任只要把所有违纪现象消灭干净,班级就带好了。所以,不自觉中,执行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政策,每天一有学生违纪,我就一脸笑的陪他(她)学习班规校纪,挖思想根源。
山里的学生大多朴实、本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办法还是管用的,一两次教育之后他们就会有所改变,但偶尔也会遇到不一般的学生。
记得接手班级的第二天,宿管老师就跟我报告了班上的寝室出了问题:“你班上的住宿生就寝纪律太乱了,闹得临近的几个寝室都无法休息!不仅如此,还不服管教!我站在门口管了没人理会,推开门,问寝室里到底是谁说的话,却没有一个人承认……”
我把这些学生叫到办公室,问到底是谁违反了纪律。可是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战士”,根本没有人把我当回事,在我面前一直没有人愿意坦白。
我没有别的处理办法,就笑着脸与学生僵持着,从下午六点开始,一直到晚上两点,学生和我都一个个的困的哈欠连天。最终,他们见我是个不见答案不会松手的一根筋,他们才有人承认自己违纪。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同样给那个班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个时候,学校条件比较差,学生的宿舍都是农村常见的那种盖瓦的一层土屋子。由于不隔音,四处透亮,站在窗户外边,就很容易知道屋内的情况。有一天晚上十一点多,别的班主任查寝室结束之后,有一个学生以为我也回家了,于是准备起来说话、玩。同寝室的班干部提醒他说,“赶快睡觉,不然被班主任逮住了又不好交差……”而我这个时候正好蹑手蹑脚的在窗外,把这一切都听的一清二楚。等班干部提醒完之后,我突然大声说了一句 “准备干啥?”把那个学生吓的立马钻到了被子里……
这两件事,都给学生留下了心理阴影。之后,学生给我起了个 “笑面虎”的外号,说我这个不发脾气却非常有耐心的班主任不好惹。
但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在之后带班的过程中,我很快又炼就了一项绝技,让学生彻底折服。
那个时候,我成天泡在班上,每天从早上起床到熄灯休息,我都跟学生在一起。一段时间之后,我能够做到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仅凭声音就能辨别出是班上的哪一个人。对于我而言,这不算什么,但对学生而言,这就是一项让他们震惊的绝技。一开始我自己并不以为然,但是后来有个调皮的故意学生用自己的行动亲自进行验证了之后,在学生们中间我的“名气”开始大增。从此之后,班上的自习纪律、寝室的就寝纪律就再也没出过问题。
就这样,凭借着侦探一样的敏锐,凭着每天从早到晚都跟在班上的勤劳,凭着不见结果不放手的执着,我完成了第一届三年的班主任工作。
待到学生毕业的时候,不论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学生行为表现,这个班不仅和其它班级没有了分别,而且班级的班风班貌也已经和组班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
看到班级的这些变化,领导们惊讶不已。家长的赞誉,领导的认可,同事的钦佩,纷至沓来。但是,我自己并没有觉得自己这次带班的成功,甚至觉得自己有些悲壮。因为,带班的时候真正的苦只有我自己知道,带班的时候真正的累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已经记不得多少次我错过了吃饭的时间,记不得多少次回家的时候妻儿已经睡熟,记不得多少次坐下来的时候腿肚子止不住抽搐……
我是咬牙坚持一路走下来的。当然,支撑我的,现在看来是一些说不出口的原因。比如,为了去回应了当初身边的人对我的质疑等等。但是,即便是如此,这一路走来,让我对班主任这个职位对人的素质要求有了自己的看法。或许,在人们熟悉的那种传统的带班方式中,的确需要高大威武的班主任,因为彪悍的外形会学生一看就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更容易让学生服从管理。但,带班方式很明显不止一种,让学生产生敬畏心理的方法也不止一种,就像我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的这样,性格柔弱的班主任一样可以建立威慑感,一样可以带好班,一样可以做好班主任。
而如今,随着阅历的增长,当我再回过头来回想第一次当班主任的这些经历的时候,我自己也会觉得好笑-----其实,对于当班主任而言,性格是不是柔弱并不是能不能当班主任的关键,关键的是看这个老师能不能采用自己的办法给学生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支持。有的老师人高马大声如洪钟,天然的让学生畏惧,进而无条件的服从;有的老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张口就让学生心生喜欢,自愿的对老师言听计从……但是,我在当班主任的初期,为了获取学生的信任,茫然无措的情况下却误打误撞的用了这么一烂招!

带班累怎么办?

2006年,学校又交给了我一个班,让我当班主任。这个班的基本情况与我带的第一个班明显不同。不管是学生的表现,还是学习成绩,都要好很多。学校领导是见我带班还有两把“刷子”,期望我用我带班的作风以及上一届的带班经验,在新一轮带班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想到第一次带班的艰辛,我本能的有些抵触。但是这也是学校的工作安排,我不好生硬的拒绝。于是,我接过了任务,自己打起了主意,开始寻找偷懒的办法。
一开始,我想到的是进行时间管理。
我曾经把一个周之内每天从起床到休息干的事情都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期望从中找到不必要的时间开支,努力把一些不必亲力亲为的事情甩开,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但结果出来之后,我发现在一个没有成型的文化支撑的班级内,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班主任的工作许多时候就是在被迫的应急,根本不大可能丢下任何一件班级事务置之不理。
所以,这次努力失败了。
但是,失败之后,我马上转换思路另起炉灶,开始了新的尝试。
这次,我想到的是选拔几个得力的班干部,让他们替我理好班级。说干就干。我按照自己上学时候的经历在班上组织了选举。很快,全班投票把人选出来了,班干部也顺利上岗了。
可是,我依然累。
许多时候,虽然有班干部,但我觉得在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还是靠不住的。他们要么是指一处打一处的不动脑经;要么是例行公事一样管理一下,从不管有没有效果;要么阳奉阴违……或许站在他们的角度看让他们出面管理在许多时候有顾虑,但最为直接的后果是,许多时候事情办的一团糟,还得我这个班主任亲自出面。
而且,即便是这种情况,又出现新问题了。
一次集会上,班上的两名学生不顾台上的领导的颜面,在班级队列里发生了冲突,他们你推我搡,各不相让。
这是一起严重的事件。领导责成我尽快细致的调查,把情况调查清楚之后进行汇报。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起事件中两名当事人中就有一名主要的班干部,但更让我吃惊的是,在调查的时候一个学生不经意之间说出的话深深的触动了我。
“他(班干部)在班上有一群小兄弟,看谁不顺眼就在平时盯着谁……”
我本来是想使用班干部,让自己偷偷懒,没想偷懒不成,还让自己掉进了坑里。
我把这件事视为一种耻辱,也视为一种挑战。于是,一番自我斗争之后,我决定以整顿班干部队伍这件事情为起点,开始全新的探索。
由于自己并没有什么成熟的想法,而且骨子里还是想偷懒,所以,这次整顿,我首先想到的是在班上找了几个平时比较贴心的学生小范围的开了个会,让他们帮我想想办法。
我把我的困惑直接抛出来,把发言机会让给了他们。经过几个回合的商议,最终我们形成了一个共识:简单的民主并不具备什么意义,要想让班干部成为班级真正的领头羊,就必需想法把班级中最优秀的那些学生选出来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职责。
基于这样一些东西,我们分头思考,最终酝酿出了一套具体的操作办法:先探讨了班干部的职位设置,接着讨论了各个职位的责任,然后分析各个职位对人的素质需求,最后依据各个职位对人的素质的核心需求,通过评选班级之最的活动,把班级里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
比如,我们讨论认为班长是班级行政一把手,平时需要带领各委员负责日常工作的监督、协调、管理,是班主任的助手和参谋,需要对班主任以及全班同学负责。因此,班长人选必须具备正义感、责任心、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核心素质。
有了这些素质标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些素质标准,在班级里通过班级之最活动公开选人。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然而,当所有的结果顺利出来之后,作为班级的第一责任人,我却很有一些紧张,生怕一宣布执行就出了岔子不好收场。我就像一个第一次走上舞台的孩子一样,怯生生的把我的担忧向学生进行了坦白。没想到学生对我们这次班干部选取的全新的尝试很宽容。他们说,这是一次汇聚了师生共同智慧的全新尝试,应该不会失败的。如果万一失败了,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我们从头再来……
学生的的这话,像一颗定心丸,让我倍感温暖,陡然间在心里有了当好班主任的底气。
很快,我们用新选拔方式产生的班干部走马上任了。和我们预期的一样,学生不仅很信服,而且他们很快也在各自的岗位上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价值。事后学生们都说,这样选拔班干部,第一次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因为对我而言,这又是一次以往从没有经历过的体验。如果说以往带班,都是我在强势的干预一切事物,那么这次经历,让我真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的力量。
我逐渐意识到,学生除了可以围追堵截式的管,也是可以顺水推舟的去引导的。我以往的做法可能就是管的太多,而引导的太少。十多岁的中学生,他们有自身的想法,也有成长的需要。作为班主任,完全可以在带班的过程中,把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力量利用起来。
我突然明白,作为班主任,以往我那种以控制为特点的带班之所以累,其实是有原因的。面对个性各异的几十名学生,要想把他们生硬的统一到班主任同一个死板的要求上来,自然就会遭到他们或明或暗的反对,面对这样的各种内耗,天天机械重复的去应对,怎能不累呢?
事后,我认真分析了这次班干部选拔的每一个细节,认真总结了经验。在后续带班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复制了这种思维。需要组织活动的时候,我找来学生我们一起商量方案;班级发展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一起商议解决的办法……
我的这种改变,很快就赢来了学生的改变。不仅在我带班工作中遇到的阻力明显变小,而且班级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和谐,班上的学生个个都主动为各种事务分担、出力,遇到问题也都有人积极想办法。
等到这个班毕业的时候,我们不仅班级运行状态远远好于同年级的其它班级,而且师生关系也非常和谐,其它班级根本无法比拟。
就这样,我这个菜鸟班主任又一次实现了跨越发展。我不仅从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中得到了解放,而且我对班主任这个职位也开始有了全新的体验----班主任,只要学会改变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学生的知心人,陪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多年以后,我再回想这段经历的时候,我有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或许当初真的是一心想偷懒,但现在来看,当初追求的偷懒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不经意间帮助我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


我是否是每个学生的班主任?


送走了第二届学生,我又开始了新的带班征程。
这次带班,本以为沿用我带班积累的经验,可以继续把班主任做的风生水起,省时省心,但没想到刚上任没几天,我就遇到了一个揪心的新课题。
在组织班级活动的时候,我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没有参加任何小组,在班上各个小组热火朝天的活动的时候,他们只好很落寞的躲在角落里。
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如果放任下去,这些学生必定无法享受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必定无法的得到发展。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参加班级的活动呢?
学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的原因或许有许多,但肯定有一部分来自老师。我没有把这个问题简单的推给学生,而是借助这个问题反思我的原因。几次三番之后,我发现这样的追问越来越有意思。最终,我把这个问题升级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
我是否是每个学生的班主任? 
表面上来看,这不是个问题。一个班的班主任,自然是这个班上每个学生的班主任。但是,如果深入的看,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用自己的视线关注到班级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的时候,总可以发现不管是什么活动,总有部分学生不感兴趣,游离于我们的预设之外。
如果您曾经深入追问过原因,也许那些学生的看法会更让人吃惊:
 “我妈说我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
“我也不知道我喜欢什么……”
……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是当我知道这些之后,我惊诧于学生的这些解释,并感到害怕。
内心要多麻木、多么灰暗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啊!更何况他们还只是十五六岁的孩子!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知道他们是内心世界里并未被点亮的孩子!面对这种情景,我本能的觉得我必须有所行动!
于是,我又一次重新思考了班主任这个角色,又一次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
最终,我坚定的认为,一个班主任仅仅满足于怎样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是不够的,仅仅满足于带班要多么优秀是不够的,他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于是,班级生态建设的理念进入了我的视野。
我觉得,不管学生之前的状况是个什么样的,只要我们能够给他营造一个适宜的班级环境,就能唤醒他们的上进心,他们就一定能够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
任何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我而言,这又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关键之处在于怎样把这样的想法变成具体的一项一项的行动。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与思考,怎样具体去实施在我的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2013年,借助我在保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里当班主任的机会,我把我的一些想法付诸了实践。
我的这个实践,是以班级自主化管理为基调,以调动每个人内在的发展动力为起点,通过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强化文化引领等办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努力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守纪变为主动的成长的。
学生一进班,我们就通过“照镜子” 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通过“给十年后的自己设计名片”等活动引导学生确立了发展目标,然后通过探讨目标的实施路径又把目标进行分解,确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进而归纳总结出了要确立这些目标,必需自律、自信,并以此形成了班训,贴在黑板上方,时刻激励学生。
与此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把发展目标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在班级内构建了个人、小组、班级三个层面的评价系统。在班级层面,主要是通过针对各种不良现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在小组层面,主要是针对一日常规开展互评等活动;在个人层面,主要是参照个人发展计划开展一日反思。这些活动,各有侧重,引导每一个学生感知体验自己每一天的收获和进步。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丰富的活动,努力打造多种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每月办一份班级小报,每周撰写一篇班级博客、讲一个名人故事、进行一场演讲、学会一首歌曲、观看一部德育短片,组建班级篮球队、羽毛球队、长跑队等,这些都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打造的平台。借助开展活动,尽可能的把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引入了发展的轨道的好办法。
但特别的学生,还需要特殊对待。
曾经班上有一个小胖墩,一开始是个十足的看客。一次聊天中,他说自己幼儿园的时候放纸飞机很厉害,其它小朋友都比不过他。别人都以为他在吹牛,但我观察到他在聊的时候,眉开眼笑,一幅平常少有的开心的样子。得知这一细节之后,我特意给班上找了一个班干部安排了一项任务,让他在网上学习叠纸飞机的技术,然后找小胖墩比赛。就这样,借助这个纸飞机比赛,小胖墩很快就被我拉下水,融入到了班级活动之中。
事实证明,只要活动接地气,这套办法是有效的。可能那些躲在角落里观望的孩子一开始还是无动于衷,但是,在他们感受到了班级环境的微妙变化之后,在他们看到班上其它孩子建立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上的快乐之后,在他们体会到了班主任的用心良苦之后,他们就会选择了妥协,主动的参与到自己喜欢的班级活动中来。
一年以后,我们的这个班级已经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评比中,把同类的其它班级远远的抛在了后面。不仅多次挣得班级考核第一,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各项比赛也都成了我班学生表演的地盘。
由于班级管理显著有效, 2014年十月,教育局在组织了教师代表现场观摩之后,决定让我做了经验介绍,把我的带班经验向全县老师们推广。
我从没想到我这个曾经被人质疑性格柔弱管不住学生的我,能够站在讲台上教别人当班主任!我感慨万千。
当然,这次的经历,并不能说明什么。但站在发言席的那一刻,我觉得这是对我一个农村班主任在带班方面多年摸索的肯定,也是对我追求专业化发展的一种鼓励。
这次的经历,它是无疑是我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节点,它让我更自信,更有勇气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去探索,更有胆量面对复杂的未来去创新、去实践。在增加了我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班主任。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在带班工作中更加明确的突出了这方面的内容,一边带领学生继续各种尝试,一边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感知他们的反应,研究他们的成长。
近年来,我也把这种努力与我一直坚持的读读写写结合起来,收获着另一种喜悦。自2015年元月起,我尝试着把我带班中的一些东西写成文章投给报刊杂志,没想到这些稚嫩的文字受到了编辑老师的欢迎。这两年,我每年都要发表班主任类的文章二十余篇。


回顾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感觉自己就像是一条毛毛虫一样,在不断的蜕变中得到了成长。当然,这里面有辛酸,也有甘甜;有泪水,更有欢笑。但是,现在我享受这个过程。因为,从某种角度上看,一次次的蜕变,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