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在追求专业成长的初期,都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请问万老师,您最初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怎样的?现在回过头来看,您认为这些目标有什么意义?
——湖北 杨正
杨老师:
您好。
人生为一大事来,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我刚走上讲坛时,就在心里默默地立下志向:一定不能满足于做一名普通教师,一定要在教育领域做出一番成就。
几年后,我听俞敏洪的演讲,产生强烈共鸣。那时的新东方如日中天,俞敏洪在演讲中说,要让别人尊敬你,就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力争成为顶尖,至少全国前十。他刚刚留在北大教英语的时候,就立志成为全国教英语的前十,后来放大到前100,仍觉不可能。于是开始背单词,用一年的时间背了一本英文词典,遂成为中国的单词专家,出版从初中到GRE词汇红宝书系列十几本,年销量100万册。稿费比正式工作收入还要多。
俞敏洪如果回过头去看,他当初的志向的确有些荒谬,一个高考考了三次且第一次英语仅仅考35分的人,学了四年英语就夸下如此海口,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但我们看到的是,在此志向的感召下,俞敏洪不甘平庸,勇于进取,精益求精,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到达事业的顶峰。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目标本质上是一种理想,人的理想可能永远无法实现,可是,正是在理想的激励下,我们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生命的价值。
万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