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需要自觉的事
(2014-09-14 21:59:19)
标签:
育儿成长老师自己教育 |
第一次遇见杨绪兵,已经十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他正骑着一辆摩托车,走家串户的行走在招生的路上。
那时,我们还分属不同的兄弟学校。由于各有所主,除了客套,那天我们并没有多的交流,匆匆别过之后,再也没有了交往。现在回想起那时的他,我就会想起刚刚出道的二道贩子。
等再有他的消息,已经是几年之后了。
那时,由于坚持写博客,他已经小有名气。而此时,通过各种渠道的消息,我也才知道,网上那个名叫“四眼先生”的数年如一日的写着博客的人,不仅就在我们这贫穷而又闭塞的荆山腹地,而且他就是杨绪兵。
当时,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样的写作到底有什么积极的意义。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这也许是他个人的爱好吧!我想。
然而,等后来我们熟识了,他才解释说,这并非是他个人的爱好,而是他自己出于对专业成长的渴求一直坚持的方式。
他的话让我一怔。我不由的重新打量起这个人来,没想到平凡的外表下面竟然藏着的是一颗强大的雄心。于是,在内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敬佩。因为,我想起了一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的人不多。
在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每个老师对成长的渴望,都是非常的迫切的。但是,迫于现实的困境,许多老师往往在数次尝试之后,要么是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要么就是找到了途径却不能坚持,不久,他们也便泯灭了自己的志向。客观的说,在我们这乡村,这样的老师很多。而夹在这些众多的老师中间,却能始终抱有这种志向的老师并不多。
很明显,杨绪兵老师是个不合时宜的另类。
我对他彻底的了解,是在原保康二中撤并之后。那时,他已经调进我们的学校,而且是一个班主任。而我,则刚好是政教主任。我们这样的关系,让我们有了很多交流的机会。
有一次,他对我说,“……我并不在乎政教处在班级考核的时候,给我们班打多少分,但是,我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最终想办法把这个班级带好…….”
他的这句话,让我当时听了觉得非常不舒服。我在想,他是不是个中看不中用的怂货啊?这是不是在我面前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
但是,不久只好,他带班的产生的效果,证明我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他接手的那个班,从无法无天开始,逐渐走向了稳定、团结、和谐。
这时,我才知道,他对班级发展有很清晰的认识。他认为,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生命,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一个班级成立之初,一个班主任最要紧的事情,是按照班级发展的规律去做好引导工作,而不是围绕学校的考核要求,一条一条的强制性的去围追堵截。
我很好奇,他的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因为,据我了解,在我们这所教职工超过200人的学校,能有见地的说出这种话的人并不多见。于是,悄悄的对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我发现了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一是他乐于学习,也善于学习。
对于学习这件事,他从不马虎,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是每天“完成读十页书,写五百字”。在我看来,他这种自我加压的做法,不仅体现了他成长的自觉,而且还散发出了他自我成长的自信。
他自己制定的这些规则,虽然没有别人来检查,但是,从他的日常生活来看,他却在很好的执行。
在他的卧室,我不仅可以看到堆放的老高的一摞教育名著,随便翻开一本,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在上面的圈圈点点。
而在他的博客上,我们则可以看到许多的读后感,或者是他记录的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不仅如此,他还非常注重借助网络学习。
在网络上,他是不少班主任发展共同体的成员,他们经常会聚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他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专家可是请都请不来的……
看到他这样把自己的生活,填的如此充实,我曾笑着问过他,“你这样苦行僧一样的学习,不累吗?”他说,“成长是自己的事情,学习不能等待。”
二是他敢于挑战自己。
如果说他刻苦学习,是他生活的一种方式,那么他的这种付出最终受益的还是他的学生。2013年,在我们都还不知道什么是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时候,杨绪兵老师开始在自己的班上开始了自主化管理的实践。从激发学生的成长欲望开始,一步一步的走来,他把班级带出了一片新的广阔的天地……
而如今,借助这次见证的机会,回顾我与杨绪兵老师逐渐熟识的一些细节,我再一次被杨老师的执着努力而感动,看他的成长经历,我深深的觉得,成长是需要自觉的事。
相信他的这些经历也会给更多乡村教师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