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圣人的智慧慰藉心灵

(2013-08-29 18:24:33)
标签:

教育

也就是

句子

生命

方案

说起《论语》,估计许多人和我一样,涌上心头的就是在中学的时候背会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句子,亦或是囫囵吞枣的度过几遍《论语》,可是,自问论语为什么会被称之为论语,为什么会被以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推崇,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发憷的。

于是,我们到底该怎样读《论语》这样的经典,便成了一个问题。有人信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选择了闭门苦读,还有的人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被其生涩打败,选择了放弃。而对于读原文也有理解困难的我,似乎是选择了一种偷懒的方案,那就是在通读原文的同时,参阅高人的解读。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抱着看看别人是怎么读经典的想法,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便是我读《于丹《论语》心得》的动机,但不管是怎么读,终究是为了借圣人的智慧慰藉心灵,为自己而读。我非常赞同于丹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的那句话,“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顶礼膜拜,而恰恰在于他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的侵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

《论语》或许就是凝聚了这样一种智慧的书,它可以伴着带着个人独特人生经验、阅历的解读,让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的慰藉。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努力去寻找内心的安宁,《论语》终极传递的是这样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而读《于丹论语心得》,无疑是借着于丹教授之口,通俗的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洗礼,人性的成长。其实,我们在匆忙而又迷茫的生活之余,读读《论语》以及别人的心得,学习、平和自己的心态,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地与栖息地,或许就是在无意中切合了它的本义,也就是它的价值的体现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新的开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