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绪兵:网络行走的精灵
(2013-05-02 08:49:10)
标签:
教育高考备考差生梦想 |
6年,600多篇文章,2万多人关注,800多万人次访问,这就是“四眼先生”——新浪教育名博博主、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第二中学教师杨绪兵最近几年教书之余“干的一点事”。他用写博进行反思,用写博进行积累,他用写博进行升华,行走在网络中,他收获着教育别样的精彩。
“有意思,还要有意义”
2001年,杨绪兵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保康县第二中学教书。大山的寂静,令他心慌和不安。人在山里,梦在山外。
一次家访,杨绪兵对山区教育和山区教师进行了重新审视。那次是到学生陈虎家中家访,陈虎的父亲说,“陈虎的姐姐高中没有毕业就到南方打工。他姐姐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没有知识不行。姐姐的话对陈虎触动很大,陈虎发誓要通过学习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涌上心头,杨绪兵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山区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分量。
那次家访,杨绪兵记忆犹新。陈虎父亲简短的话语,犹如惊喜梦中人的一记春雷,成为杨绪兵奋发前行的力量。2008年5月30日,杨绪兵在新浪网注册了网名为“四眼先生”的博客。这天晚上,他一气呵成,写了两篇博文——《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有效性思考》和《山区薄弱学校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分析》。自此,夜深人静时,杨绪兵打开电脑,写博文,记录生活,放飞梦想。每一篇博文发布后,他都兴奋不已,在QQ上给网友留言,甚至电话通知好友,访问他的博客,点评他的博文。盛情难却,好友或网友如期访问他的博客,浏览他的博文。后来,大家不胜其扰,有好友拒绝接听他的电话,有网友见他登录QQ后,便逃之夭夭,或隐身或下线。
博文,没有人读。他孤芳自赏,自己读,一遍又一遍地读。他终于发现,流水账式的生活账单,除了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没有其他的味道。博文要吸引网友,既要有意思,还要有意义,要耐读,读后回味无穷。门道悟出后,他释然了。
于是,“有意思和有意义”成为他写博文的质量标准或要求,博文写完后,他都要用这两条标准考评,即使达不到优秀的水平,至少要及格。
这标准,这考评,折磨着杨绪兵。每天的教育教学生活,仿佛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单调乏味,哪些教育生活或教育故事有意思有意义呢?杨绪兵有些茫然。他走出校园,头顶上的白云轻盈舞动,四周的山却静悄悄,还是去年的山,前年的山……非常熟悉,一点不陌生。这山还是过去的山吗?他自问自答,这山不是去年的山,甚至不是昨天的山,山的变化,不是用眼睛观察,而是要用心感受。他告诉自己,看山如此,观察教育生活也应如此。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怎么能够发现教育生活中有意义的故事?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怎么能够写出有思想的文章?
先进的理念从哪里来?只能用理论武装头脑。杨绪兵开始海量阅读,网友推荐的书,他如获至宝,迅速买来阅读。有网友知道他是山区老师,囊中羞涩,便给他发来电子书籍。杨绪兵把电子书籍中有价值的章节打印出来,带在身边。许多文章,他都熟读成诵。
有了思想的积淀,再观察教育生活,思考教育现象,豁然开朗,写出的博文,则有味道,有分量。
许多不认识的网友,不请自到,访问他的博客,拜读他的博文,点评他的博文。校长程明军经常浏览他的博客,对他的博客赞不绝口,认为他在教育教学之余能坚持写博客其实就是教师的一种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的专业成长过程,并安排专人把他的优秀博文编辑成册《油菜花儿香》,作为教科研成果,供广大教师学习研究。令他惊喜的是,许多媒体的编辑也关注着他的博客,他的许多博文分别被国家级、省级报刊相中,转载或发表。
“有意识,还要有意志”
曾经,有网友在QQ上问杨绪兵:“你持续不断地写博客是为了什么?作为一名高中老师,哪有那么多时间写博客?”
写博客为了什么?杨绪兵傻傻地笑,笑而不语。他说“好玩”,你可能认为是“开玩笑”;他说“为了专业成长”,你可能认为是“唱高调”。
与其问他,不如到他的博客中寻找答案。读懂了他的文字,便找到了答案,便读懂了他写博客的意图。
哪有那么多时间写博客?杨绪兵回答说,“写博客不仅要有意识,还要有意志。”
有写博客的意识,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有写博客的意志,愿景才能成为现实。
杨绪兵写博客的前十个月,博文少有问津,他心灰意冷。当他产生“打退堂鼓”的念头时,一个故事给了他力量,重新点燃了他写博客的激情。这个故事的大意是,人生有两种努力的方向,就像是挖井找水,有些人找准一个地方挖了几米之后,发现没水,就换个地方又挖,结果挖了几米之后,还是没水,于是又绝望地换下去,最后留下的只是一些深浅不一的坑。而还有些人,选准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最后他们总能找到甘甜的清水,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功只是比别人多走了一步。多走一步,需要意志。在网络上行走,出发点和方向都是对的,如果停止前行的脚步,便是半途而废,留下的只是一个“坑”,与“甘甜的清水”失之交臂。杨绪兵经常这样提醒自己。
为了避免遭受访问量的打击,他每次点击“发博文”的按键之后,便关掉电脑,直到第二天晚上写博客的时候,才打开电脑,进入自己的博客。他用这种方法强制自己忽视访问量——那冰冷的数字。
慢慢地,他对写博客的认识逐步深刻,站在教育的角度写作,才有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有兴致。
如今,夜幕降临后,杨绪兵的生物钟便进入了写博客的状态,灵感涌动,思绪翻飞。此时,是他一天中第二个美妙的时刻,一天的教育教学生活在此刻再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在此刻翻转,一篇篇有意思有意义的博文在此刻诞生。
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陈耀平被杨绪兵坚持和执着的品质感动。他认为,要想成长,就得坚持,就得有一股韧劲,杨绪兵的进步是用他勤奋、努力的结果,同时,班主任角色的影响力很重要,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坚持、执着等品质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成长,还要成熟”
“当你觉得困惑了,说明你已经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经悄悄地成长了。”博客升华了杨绪兵对教育的认识,也充实了杨绪兵的生活。他在网络这个“开心农场”里,锻炼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2009年,杨绪兵已经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当年,他获得新浪教育博客大赛二等奖,受邀赴北京参加了“博客·见证·梦想”博客论坛暨“超级成长”新东方——新浪教育博客大赛颁奖典礼。
他出名了,麻烦也接踵而至。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有人称他为“杨博客”。背后的“流言蜚语”并没有动摇杨绪兵写博客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写博客的欲望和激情。
写博客重要,教学和班级管理更重要。杨绪兵经常告诫自己,不能顾此失彼,要相互促进。写博客服务于教学和班级管理,教学和班级管理为写博客提供素材,二者相得益彰。作为一名教师、班主任,既要成长,还要成熟,在写作中成长,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成熟。
行走在网络上,杨绪兵不仅仅是写博客,他还加入了一百多个QQ群,参与QQ群的各类活动。杨绪兵的妻子黄琳是英语老师,也是班主任,受丈夫的影响,黄琳参与QQ群的活动乐此不疲。有些QQ群里的活动在时间上有冲突,不能够参与其中,他们把活动资料下载下来,利用休息时间聆听和学习。在网络里,杨绪兵走近了千里之外的郑学志、钟杰、梁岗等全国知名班主任,在他们的引领下,他步入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视野打开后,外地课改学校的实验诱惑着杨绪兵,他把自己的课堂当做试验田,进行课改实验。他实验的经验全部来自网络。一次,杨绪兵在教室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学校巡堂领导走进教室后,眉头紧锁,教室里如菜市场,有的学生和其他学生讲话,有的学生到讲台上发表意见。下课后,巡堂领导和学生交流,学生依然沉浸在杨绪兵的课堂中,喜欢之情溢于言表。数学课堂如此活跃,学生如此兴奋,巡堂领导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之后,杨绪兵被学校委以教科室主任的重任,而他很乐意做奋飞的头雁。
杨绪兵,一个网络行走的精灵,一个校园耕耘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