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变,从你我开始

(2012-11-14 17:06:02)
标签:

雅斯贝尔斯

功利主义

进行

人之常情

教育才能

当我以《“他也是我学生”》为题,讲完那个不抛弃、不放弃的故事,有网友觉得我似乎有唱高调之嫌,在评论里对我进行了质疑。 

其原因就在于当前只看成绩的大背景下,教育中许多时候放弃、抛弃差生大有市场,甚至成了“人之常情”。相反地,一个老师如果不抛弃、不放弃这样一个如此令人头痛的学生,倒还是是非常难得一见的现象,即便是有,也会被人看作另类,让人觉得这个老师有些傻乎乎的。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时常在校园里可以见到一样的孩子被以“学习成绩好坏”为标准划分出了好和差,在教师的主导之下,有的享尽了风光,有的饱受了边缘化的歧视。究之理由,许多人会解释说“每个老师都是俗人,每天都要吃饭、穿衣。在当前的评价机制下。只要通过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就能让班上的一部分学生在高考等大型的统考中够脱颖而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挣足面子,带来丰厚的收益。管好优生就已经能够完成这些目标了,干嘛要去管那些在评价面前又不能为自己出力的差生呢?!况且,这也并非一个人的独门秘籍,许多被称之为“模范”、“名师”的老师就是这样走出来的啊。” 

但是,不得不严肃的指出的是,这样的行为并不是教育,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说也不公平! 固然我们不可能不要升学,但不可以把升学简化成学校“教育”,把“为生活做准备”窄化为“为升学做准备”,把学生的人生的目标压缩为“升学目标”,把原本应该拥有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生活能力、合作能力全部剥夺殆尽。

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也是有闪光点的,在他们心中仍然怀有向上的愿望,依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的成功,他们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接班人。

因此,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或者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的人,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这些“差生”必要关心与帮助,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长辈对下一代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纵然有千万个理由不喜欢“差生”,但最起码也应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

郭敬明在《“优等生”跟“差生”》中的肖睿有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学校里再没有因为各种原因而厌恶上学、厌恶生活、厌恶自己的学生,而是认真学习自己真正所爱的东西,哪怕将来的生活清贫、困顿也不为所动,永远尊重和相信自己所学的。”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所谓的差生真实的内心表白,也是一个差生在内心的呐喊!

任何时候,好坏都是相对的。只要我们是老师,我们都会在享有优生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差生。所以,牢记我们教育的宗旨,恪守教育规律,公平对待学生,应该是每一个有志向的老师自觉坚守教育底线。

改变,从你我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