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教师手记(12):放学路上

(2011-12-10 20:55:39)
标签:

生趣盎然

乡村教师

铁盒子

生机盎然

信息肥沃

分类: 《乡村教师手记》
1

每到下午放学,总会从乡下学校里总会冒出一群孩子,他们就像一群没纪律的麻雀一样,三三两两的或钩肩搭背,或追跑打闹,嬉闹着回家。他们没有学业的压力,没有遇到坏人的恐惧,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祥和......

而在城里,非常可惜的是这只可能是20年前的情景了。现如今,孩子们有太多的担心和焦虑:无处不在的坏人、横冲直撞的汽车,疑惑是在他们自己甚至他们家长内心里也说不清的焦虑......以至于放学回家的孩子总是会被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一个封闭的场所直接运送到另外一个封闭的场所,他们在我们成人提供的小心翼翼的保护中,畸形成长。

一滴水,折射一个世界。应该说,当今城市和乡村孩子们放学的路上呈现出的两种生态,虽然是其背后两种家庭物质条件的比拼,但实际上也是当今教育的两种观念PK。乡村孩子的这种从教室里走出,唧唧喳喳的、甚至打闹着回家,应该是一个他们求学阶段一天中最饶有趣味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身心自由而放松的,每个孩子,路上所遇到的一切,包括嬉闹,挨骂、甚至和小伙伴打架、一起冒险等,都是他们感知我们这个世界的过程,都是世界给他的礼物,都是成长的体验,都是对成长的奖励和爱抚。而城市的孩子,却在我们看似精致的关爱中,
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越来越严重的看成了一件贵重的行李,他们被封闭在狭小的铁盒子里,一边鄙视着乡下孩子的贫穷,一边憋屈的煎熬着,他们看不上乡村孩子的庸散的放学路上的生活,也无法体会乡村孩子放学回家生活生机盎然的气息。

2

作家王开岭在一篇名为《消逝的“放学路上”》的文中是这样评价乡下孩子这种放学回家的状态的:放学回家的路上是“小伙伴们基于某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熟悉的街区内容、有安全感的共同生活的“家园”。”“生趣盎然、信息肥沃、故事量大,能为童年生长提供最充分的乐趣、最周到的服务和养分。”同时,他也指出这种生活也是自由的,因为放学回家“在表面的松散与杂乱之下,它有一种无形的篦梳秩序和维护系统,凭借它,生活是温情、安定和慈祥的。”

想到这里,我不由的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孩子放学回家的场景已经成为传说和纪念,心里又有些惋惜。因为,我知道现在的这些孩子们再也回不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