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根在哪里?

(2011-12-05 23:04:21)
标签:

陶行知

中国教育

钱江晚报

晓庄师范学校

少年宫

四眼先生

  今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我记得陶先生在1927年元旦来临之际,饱蘸激情地写下了《我们应当向谁拜年》的名篇:“我们充饥的油盐柴米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御寒的棉花丝绸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安居的房屋所用的木石砖瓦是哪里来的?都是从乡下来的,都是乡下人的血汗换来的……我们今天不应该下乡拜年,下乡送礼,下乡报恩吗?”从美国学成回国的陶行知本可以在城市里立脚,到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谋求让人艳羡的职位,但他满脑子都是乡村乡村乡村,因为他想到乡村去开创一番事业。他认为中国教育的根在乡村,乡村师资与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基与命脉!从此,在南京便诞生了中外闻名的晓庄师范学校和燕子矶乡村幼稚园。

  一晃80多年时间过去了,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当下的乡村教育呢?我是乡村一线教师,期间虽然有过多次工作调动,但我一直没有离开过乡村学校;同时,我也是一个从偏僻小山村里走出来,又回到乡村的教师。所以,我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乡村的教育也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

  在我的同行中,每年都有老师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动。他们写论文评先进参加各类教学技能比赛,目标大多是为今后的调动做好铺垫,而他们的调动又是为自己孩子的上学铺好路,因为他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在我们一般人的心目中,乡村的教育已经远远赶不上城市的教育,孩子要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挤破头也要往城里赶。确实如此,城市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备都要优于乡村学校;城市还有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少年宫、足球场等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还有各色各样的兴趣辅导班……双休日,城里的孩子有很多的休闲娱乐学习场所,他们可以上图书馆阅读,可以去体育馆打球,可以到少年宫参加兴趣活动,而乡村的孩子往往被电视机、台球桌、黑网吧所诱惑。

  乡村的教师想法设法往城里调动,乡村的留守孩子越来越多,乡村漂泊在外地民工子弟上不好学,乡村的学校一所接一所地被撤并——今年暑假期间,我回老家探亲,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父亲很伤感地向我述说:“县里各地的山村小学几乎没有了,乡镇的中小学也基本上被撤并,山村的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都要翻山越岭到离家很远的学校,有的孩子连午饭都没得吃,孩子们真辛苦…… 

  当乡村教育走向凋敝的时候,那一定是中国教育出现危机的时刻,因为教育的“根”在乡村!

 

本文作者:潜海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