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底线是什么?

(2011-04-12 22:52:20)
标签:

刘彭芝

日本

底线

创新能力

培养

四眼先生

教育

近日,在中国教师报论坛,马小弱编辑发起了一个名为《教育的底线是什么?》的话题讨论。说实话,我觉得这话题挺应景的。当农妇因交通事故记车牌号码而被肇事的药家鑫以弹钢琴杀死;当一名留学日本的“海归”,在机场与前来接机的母亲拔刀相向,连刺数刀的时候,“教育的底线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引人深思。毕竟,一个钢琴能过十级的人,一个能够留学日本的人,应该是一个受过多年教育的人!应该是有是非判断能力的人!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素质的人!然而,他们都出人意料的杀了人,并且竟然看似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留日学生竟然还刺杀的是他的母亲!

呜呼,本来可以看作是教育的杰作的两个年轻人,就这样以自己的言行重重的扇了自己曾经受过的教育两记耳光。现在看来,我们的教育十几年来对他们的影响看似成功,实则是彻底的失败。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偏离了底线,过分的看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人的心灵的塑造。说白了,也就是过分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德育教育。

那么,教育的底线是什么?

记得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就这个话题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她认为教育的底线第一点就是教育孩子应该怎么生活,怎么做人。她说小孩在中学里是12岁到18岁,毕业的时候18岁已经是成人了,已经是一个公民了,所以首先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成人,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把品德教育居于第一位,也就是教会他学会爱,爱家人、爱学校的同学、爱学校的老师,爱社会上所有和他接触的人,他应该帮助他们,而且应该学会合作,所以对于学生的这种道德品质、人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她认为教育的底线第二点就是要教育孩子把住道德的底线。道德的底线是什么?一方面应该是遵纪守法;另一个方面则是珍爱生命。所以作为学校要对孩子进行分类教育,要分析各种不同的孩子,对他们有针对性的引导,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周边的事物。

她认为教育的底线第三点就是就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她说一个孩子应该拥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学习能力,有接触、合作或者是表演能力等各个方面。你发现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特长,给他搭建什么样的平台让他去锻炼。除了这些就是我们也很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从小应该让孩子自主学习,对学习有兴趣,然后锻炼他们,比如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让孩子们独特的思想得到尊重,着重培养其创新能力。

作为一个教育人,刘彭芝校长摸清了教育的底线,全面的分析了教师必需施加给学生影响。应该说,只有像刘彭芝校长说的这样教育孩子应该怎么生活,怎么做人;教育孩子把住道德的底线;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其实,这样看起来,教育的底线也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常说的“育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