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汉字还需做更多功课
(2011-01-19 10:52:22)
标签:
书写规范字书法界电子信息技术汉字四眼先生教育 |
年终岁首,中国人写不好汉字的事情被媒体密集提起。和一些教育专家聊起来,都认为事情与教育有关,但又不那么简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很多文章把现代人提笔忘字的现象归咎于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学习、工作和生活环节,有人举出了大学中文系学生答卷时汉字夹杂拼音的极端例子,也有人重提义务教育加强文字教学、增加书法课等建议。有文字教育专家反诘,现在小学的文字、书写教育是比以前加强了还是减弱了?有调查表明,90后学生的书写能力优于80后学生当初的水平。更有老专家指出,书写能力差的根子在社会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缺失,简单增加书法课时不是根本办法。
笔者同意这些观点。我们曾经历过不止一次鄙薄文化、排斥传统的灾难。“文革”时期语言文字的粗鄙、混乱登峰造极,乡间脏话进城,礼貌用语失传,尊称一律是“师傅”,“借光”改为“过一下”,商店标牌上写着“并(苹)果”、“下(虾)皮”。近年来,我们在发展经济上获得了成功,但是文化上的伤口却远未痊愈,又逢商业、技术大潮冲击,新伤再添。看看一些艺人花钱定制的花里胡哨、无人能破解的“时尚签名”就足以让人摇头。对文化传统不尊重、不潜心研修是内因,各种潮流的冲击是外因。
信息化对于汉字书写肯定有影响。有了电脑、手机,用笔写字的几率低多了,将来语音输入系统开发成功,提笔忘字的现象还会增加,应对之道不是阻止信息化发展,不是排斥方便大众、提高效率的新技术,而是在此背景下多开发按字型结构输入的新方法,同时普及书写知识,提高公众的书法鉴赏水平,字要记得牢,文化修养、气质品位也要提升。
当下基础教育要作出相应调整。有专家主张,在小学阶段,首先要尊重、崇尚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懂得字体关乎自尊,其次是把写字、书写与书法三者分开。写字有对错之分,书写要讲优劣。书写是基础的、共性的知识和能力,而书法则是艺术的个性发挥。小学应把正确书写特别是以后常用的硬笔书写作为必修课,把认字和写字分开,让学生学好基本功。认字可借助字典,而写字必须训练。写字要领会笔程、笔势,间架结构要讲究让、就。汉字书写有规律可循,比如左让多、右让少,偏旁让声符等。在低年级练好三五百字,打好基础,学生就会去自主研习,坚持毕生。目前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还不具备这方面能力,也缺少与语文课本匹配的书写字帖。我们应提出要求,组织培训,编制教材。
联系到对青少年的引领、示范,笔者以为书法界亦需要正本清源。学书法首先要打好文字乃至于国学功底,诗词歌赋、简繁字体都要掌握,其次要下功夫研习法书。现在有的人功夫差得远,莫说是篆、隶、魏碑,连正楷都写不端正,就急于推销自己歪七扭八的行书、“狂草”,实在是有欠斯文。书法界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比如现在小学生学的都是规范字,而书法课临的碑帖却都是繁体字,书法家们能否编制适合小学生临摹用的高质量的规范字硬笔、毛笔字帖,能否与软件专家联手,把欧、柳、颜、赵等社会公认、受世代推崇的法书字体编制入字库,开发在屏幕上做硬笔描红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