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的寒假生活精彩起来
(2011-01-19 10:46:35)
标签:
少儿物质生活小火炉新闻类节目铁环教育四眼先生 |
寒假还没有到来,许多家长却已经在为孩子上补习班的事而忙活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能放下书本,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实在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多数学生反映,自上学以来一直感觉很累,即使在双休日和寒暑假,爸爸妈妈也会为他们准备很多的补习任务。我们的孩子课余生活为何如此累,他们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为什么他们怎么也无法摆脱补习的纠缠,难道家长和老师就无法改变这个尴尬的现实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有理由充分相信,我们比现在的孩子过得要轻松自在。那时候,家里少有电视,更别说电脑了,一年四季虽然没有现在的孩子富有,能玩儿漂亮、美观、高档、时尚的玩具、但是我们却能自己动手制作花样古怪的玩艺儿寻开心。春暖花开、到处莺歌燕舞,是我们最开心的季节。诸如掏鸟窝、煮鸟蛋带来的乐趣自不必说,尤其是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简直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夏天到了,还未到下河洗澡的季节,我们则全然不顾父母的反对,一个猛子扎进池塘,尽情享受水底世界的欢乐,可以比谁猛子扎的时间最长,游的里程最远,有时就连下雨也不忘在池塘里泡上一两个时辰。雨后初晴,水量充沛,更不忘在水沟里、稻田旁抑或水井边玩儿修水库、堵水砀的游戏。自己开心无比,却免不了老是招来邻居大妈大叔的谩骂;秋天来了我们更是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每逢收割大忙,父母们在打谷场上挥汗如雨,而我们则三五一伙,依托稻草堆有利的地形,玩起了修地道、打枪、捉鬼子的游戏。当然有时为了赢得爸爸妈妈的夸奖,我们也会自告奋勇地去拖上几个草把,给父母一个意外的惊喜,但多数情况是父母嫌我们碍事,影响他们劳动的进度,逢此时我们自然会知趣地走开,去山上摘野果子,或者是剥豆角让奶奶炒黄豆儿打牙祭。冬天也是我们最开心的季节。晴天我们可以在学校玩踢踺子、跳房子、斗鸡的游戏,回家后则用水筒箍和竹棍自制铁环、在公路上搞极速铁环大比拼的竞赛。铁环玩腻了自制陀螺,比谁的削得巧、转得快。碰上个下雪的天气堆雪人、打雪仗便又成了我们游戏的首选项目。当大人们围着火炉直喊冷的时候,我们则是小手冻得通红仍然在外面乐成一片。遇上寒风凛冽的天气,我们必定约上同伴上山上去打柴、不过自己收获的战利品不是给家里取暖做饭,而是供自己做小火炉用。那时,我们常常用一个破茶杯或者是小脸盆之类的小器皿,钻两个小孔儿、系上一根铁丝便做成一个小火炉儿,然后再在里面烧上火炭儿,跑到场院的开阔地使劲迎着寒风舞得呼呼作响,谁的火炉儿火最大也就最受同伴们羡慕。当然有时高兴过了头也难免烧了头发、眉毛和衣服的,不过越是这样越觉得有趣,纵然是挨上母亲的两个脑瓜嘣儿也心甘情愿。
在记忆中,每天、每个季节我们都有不同样的玩儿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些玩乐项目几乎都是不需成本的,它不花父母一分钱,也没有什么风险,完全是我们自己的发明创造,也是唯有我们这群孩子才精通的独门绝活儿,它们曾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联系到现如今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只能用匮乏二字来形容。可以说孩子们的物质生活优越无比,但精神生活却极度匮乏。家长们用尽手段满足孩子们的物质享受,甚至学习也可以不动脑筋,把提高成绩、积累知识的过程寄托于请家教和买浩如烟海的教辅资料上,就连记单词、查字典、简单的数学计算也依靠电子工具,课外娱乐生活完全步入父母用金钱编织的物质生活世界之中。
据统计,现在的中小学生回家后唯一的生活寄托恐怕就是电视和网络了,而电视最吸人眼球的要数动画片和武侠剧,历史剧及新闻类节目青少年几乎无人问津。网络游戏几乎令未成年人痴迷,这些东西不学即会,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有多大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而相反那些传统的项目诸如踢踺子、跳房子之类的无污染、成本低、地道的绿色游戏却倍受冷落,而事实上这些传统的项目既能愉悦情感又能健身益智,实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为何总不受欢迎呢?值得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三思!
笔者以为让孩子们在父母的指导下,动手动脑自制玩具、玩一些健康的传统游戏项目,安全系数高,既能培养孩子们的节俭创新精神,又可以远离网络中毒之危害,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这些传统项目是塑造孩子天性最朴实的教育,对张扬儿童个性、激发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鉴于此笔者呼吁:家庭、社会和学校有必要携起手来,精心谋化一番使孩子们彻底摆脱补习的负担,成为自由支配业余时间的主人,让他们的寒假生活真正精彩起来。(作者:湖北省竹山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