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啥人们都爱死盯学生的考试分数?

(2010-08-07 10:27:21)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说评价就是周考、月考、期末考,是学生分数变化的曲线图。校长说评价就是学科、班级、年级的平均分、优秀率,到了教育局长那里他是这样说评价的:说评价就是学校的本科率重点率。这些话语都折射出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心目中评价就是考试,就是分数,就是升学率。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许多传统的家长,甚至是老师,都爱紧紧的盯着学生的考试分数。认为两个学生中如果某人考试的分数高那就一定是这个人的学习好、能力高,而考试分数低的就是学习不行,能力较低的表现。这样一种过分强调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忽略了改进机率与发展的评价观,问题的原因在哪?
四眼先生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

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占据着主导地位纸笔测验评价方法与技术的片面化。比如,在某次高考数学考试中有两个学生都考了75分,从分数上看是一摸一样的,这个分数的分布有没有质的差异呢?这个不能说没有的,也许其中的一个人做的是选择的题得了75分,而另一个人完全是靠做解答题得了75分。所以你单凭百分制那个分数,往往不能反映出一个真实客观的情况,也不能够找到存在的不足。

另外一个方面是传统的比较片面的考试分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传统的测试就是这样反映的是对已完成的试卷作业的好坏,关注的是量(综合分数)而忽略了分数的构成,只注重结果的。然而,这样一种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评价却被人们赋予了很多的内涵:他是家长、社区人员评价一个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也是学校管理者亦将自己组织和实施的评价成绩,作为检验自己学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质量好坏的标准,还是教师关联优秀学生最直接的标准。如此一来传统测验不再是一种获取学生实际信息的途径与过程,而变成了可以决定学校名声、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强有力的工具。因此,“为考试而教”、“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考试挂帅”等现象的蔓延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们对分数的理解缺乏交流。比如某次考试一考生靠了80分,也许试题比较难,这个80分已经非常不容易,也许试题非常简单,考80分很容易。但许多时候家长和学生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个孤零零的数字80.怎么去看待这个80分,需要每一个人利用自己拥有的一系列特定的、局限内在标准去判断,使得学生、家长乃至教育管理者都无法从学生评价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只好认为考生的分数越高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