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改教育改革一线教师规划纲要四眼先生熊丙奇 |
据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轮征求意见阶段已于3月28日结束。截至到3月28日下午,教育部征求意见平台上共征集到近18000条意见和建议,但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近期在博客撰文透露:在教改讨论、建言中,存在教育官员、专家参与“热”,一线教师、学生参与“冷”,一流大学一流人才话题讨论“热”,职业教育公民培养讨论“冷”的现象。而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也透露,规划纲要正式文本会在今年出台。
这些消息一经爆出,迅速在网上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人们纷纷在悲叹这场被人们广泛地希望能救中国基础教育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这场教育改革,在教师和学生不热心的情况下,注定会流于形式,不会有什么深远的效果。同时,也有许多人在反思,理性的分析了这场关系着教育前途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啥没能得到一线教师以及学生的关注?
《规划纲要》并非从老师和学生中来
据悉,这次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制订及征求意见的《规划纲要》,虽然在纲要制订和听取意见过程中,强调相关人员深入教学一线调查,多听取一线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呼声,但教育主管部门向一线师生征求的意见,显然是主管部门原有思路与框架下的修补,至于多大程度上反应了教育面临的问题,一线的师生处在被动地位,影响力是非常弱小的。况且,教师和学生发声的渠道并不明晰,许多人甚至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对表达对《规划纲要》的意见。而知道这些的另一部分,因对征求意见的诚意和效果有怀疑,自己的意见能否被高高在上的教育政策制定部门听进去、被采纳,心中无底,所以大多选择当作看客,并无太多主动性和积极性。
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教改前途没有信心
教育改革关系着老师和学生的未来,应该说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关注的,但这次的教改之所以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冷遇,是因为通过以往的屡次教改,让老师和学生对教改丧失了信心。有老师直言不讳的说“教改弄了这么多次,也不见得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很大程度是好多所谓的教改理论不切合实际,属于专家的一厢情愿。”
老师和学生在各项指标的压力下,无暇顾及教改
有人说现在是大学老师都在忙着搞科研,中小学的老师都在忙着搞分数,幼儿园老师都在忙着保平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科研、考试成绩、学生的平安等都是老师们头上的紧箍咒,不管教改怎么改,终究还是要考试的,主管部门还是会拿成绩来衡量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为了这些目标,老师们的工作超负荷,学生的学习超负荷,天天累得要死,在一次次希望和失望中,在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重重压下,许多人根本没有时间来讨论教改。
老师和学生对教育改革不热心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但四眼先生认为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对教改不热心,教育最终的实施者是老师,最终受益的将是学生。因此,抱着对未来负责,对教育负责的态度,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应该关注一线老师和学生的关切,切实的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来,而不是急于下结论。
-
0(0%)
-
0(0%)
-
0(0%)
-
0(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