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98岁的钱老,在人们如潮的哀思与痛惜中渐行渐远,大江南北,无数张面孔上写满了惋惜,就连这萧瑟的秋风裹挟的纷飞的雪花也在表达老天的悲哀。先生虽然远去,但是的遗愿并没有解决,先生的声音犹在耳边:“......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11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看后让我等教育工作者如芒刺在背,深感震撼。因为四眼先生觉得每一个有良知与责任的中国人都应该直面“钱学森之问”,面对中国的未来,担负起我们应该的责任!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先生的尸骨未寒,就有人大放厥词“教育难担培养人才全部责任 ”!(原北大副校长:王义遒语)
相比之下,其精神境界自然彰显,一个是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时候回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把爱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跟科学、不断追求未知的兴趣融为一体。而另一个是为当前的教育推卸责任,“再过20年,局面会有很大变化,会产生更多杰出人才”,“不要着急,形势到了,人才自然会应时而生。”
无论是从教育承担着将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任务来看,还是才教育与老百姓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来看,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教育的先导性作用,因此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人民大众,对教育的重视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这种情形之下,教育尤其应当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人民大众负责。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也只有通过受教育才可能成为人才。人才不是天生的,鲁迅说过天才是大量的沃土上盛开的鲜花。人才在成为人才之前也是庸才,正是因为受过大量的教育,经过教育“照料了心魄”,“促进灵魂的转向”,才“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
我们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当前中国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真正的现代教育理念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学习不能像呼吸空气那样自由,教师没有净心的环境,学生没有思维自由奔驰的天空......应该注意到导致这些的不足主要是观念,以及与之关联的教育体制。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教育有问题,而推卸责任,任何的搪塞的言辞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减轻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真的勇士,敢于面对现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