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牛大学新生的炫富是一种软暴力

(2009-09-11 23:09:17)
标签:

杂谈

 

 

 

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新生入学的时间。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有关新生入学的话题总是不绝于耳。本来话题这样随波逐流,跟踪时令也算正常,但四眼先生注意到最近几个关于大学新生入学的新闻报道非常雷人,人们在称之为最牛新生的同时给予了极大关注。 

 

事件一,武汉某部属高校一位“富家女”在父母陪同报到时,坐加长林肯车,携带了19箱行李,还配备了2名专职导游。这样的出行阵势把迎新的同学惊得目瞪口呆,更有甚者,其家长还要求在学校的寝室中加装独立卫生间。(《长江商报》9月4日报道)

 

事件二,一组曝光湘潭大学门口大量公车送新生上学的图片在网上热传,照片显示,湘潭大学门口简直是公车大聚会,从公检法用车到国土、卫生监督用车,甚至血防专用车,无所不有,如此大规模的公车私用令网友纷纷“拜服”。(2009年9月2日人民网转自《广州日报》)

 

事件三,湖南某高校门口,湖北一新生再创入学报道豪华整容,坐沃尔沃小轿,一行有7人护送,行李包括才买的一万多元的索尼笔记本电脑,三千多元的摩托罗拉手机,一台佳能微型摄影摄像机等共19个行李箱,据悉除此之外还有30万元礼金准备做生活费。(2009年9月11日腾讯网转自《潇湘晨报》)

 

事件四,9月7日,在武汉大学校长与家长见面会上,一位新生家长语出惊人,并哭诉自己的孩子在寝室里住得如何难受,希望学校能在寝室装上空调。(2009年9月8日《长江商报》报道)

 

按照“存在即是合理”的逻辑,这些新生在父辈们的庇护之下,享受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生活,符合法律的规范,无可厚非。但是,身为老师的四眼先生在看了这样几则报道之后,心中不由感叹:别让大学校园成为这些最牛新生入学炫富的场所,别让这些极少数“富二代”大学新生炫富成为一种软暴力,伤害了那些为了理想、为了未来但家庭贫寒而苦苦奋斗的学生们。这最牛新生里面虽然的确也体现了一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结,但明显超出了需要的范围,像这些最牛新生的家长们这样如此“担忧”孩子们的生活让我们这些普通的看客备感沉重。

 

四眼先生注意到,在今年的新生入学的相关报道中,最牛新生的记录屡屡备打破,俨然有了一种相互攀比的意味。虽然和900多万其他的入学新生相比,这些最牛新生只占了很小的比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极少的个案带给人们的思想的冲击:有钱人可以这样在大学校园里气派,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同时引起人们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相关报道的评论中,四眼先生发现虽然批评的人有之,但是羡慕的人更有之,而且不在少数!

 

四眼先生担心的是当这样一种炫富,在当前这样无休止的进行多轮之后,形成强大的张力,成为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让一部分人难以按照自身需求做出选择,在无意中成为一种温柔的暴力。用以“带你跟上时代步伐”的名义,巧妙地利用了人类害怕被排斥、习惯于在圈子里获得安全感和认同的天性,以这只无形的手牵一部分人着鼻子走,从而侵犯和剥夺了这一部分人的自在、自由、自主。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这几天四眼先生的一位远方表亲的孩子今年也考取了大学,作为农民的家长在相近千方百计之后才勉强凑够学费,但看到最牛新生的这些报道之后,还是决定给孩子买一个手机,“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我们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太委屈啊!”其实在社会生中,放眼看去,时下许多人潮流式的炒股、买基金、购房、买车、练瑜伽,也都是如此,并不是自身实际需要,而是在富人的示范作用下,盲目的跟风。多挣钱,多消费,多享受,自然是好事,只是,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很多人之所以参与,正是遭遇了这种软暴力并且臣服的结果。

  

 因此,最牛新生的炫富绝对是一种软暴力。它跟电视广告一样,时间久了,就会让人无法拒绝,却又无法躲避和反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