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也许是经常在博客里面写一些教育方面的文章,许多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名教师。前几天,一位家长朋友发纸条说孩子有些叛逆,现在很郁闷,不知怎么办,想请教我帮忙解答。我一时觉得为难,毕竟叛逆是一个大问题,具体情况我不熟悉,自己又只不过是一个不太成功的老师,能说些什么呢?但是,毕竟是别人委托我的事情,不做个交代也是不行的,于是就思索了多日,有了些许想法,写下来,就成了这篇文章,算是给这位朋友一个答复。
什么叫叛逆?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孩子有叛逆行为,家长、老师要反思
或许你看到这个标题就会有些抵触。孩子从小开始,就是你的心头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丢了,怎么现在孩子有问题,到头来还是你的错呢?
可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如果你的孩子有一些叛逆行为,问题一定出在我们的身上,这是事实。这时应为我们不熟悉一个人从小到成熟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没有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心理发展大致要经过心理依赖期、心里断乳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其中心理依赖期大致从出生到十岁左右,这个时候人的心理依赖于成人,对待周围的事情没有自己的观点、是非判断能力。在我们成人看来,这个时候的孩子比较傻,但是比较听话,你叫他东,他不往西。心理断乳期一般从10岁到18岁左右,是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看是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爱好,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能够看使用自己的头脑开始思考,但是很幼稚,看法比较肤浅。成熟期是指从18岁到死亡这一段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人的思想比较成熟,有自己的观点、主张。
可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会竭尽全力的为孩子服务,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吃好、穿好,对待孩子的一切都喜欢包办代替,在孩子面前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地权威,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当孩子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好恶、见解之后,不是去耐心的去听,帮助去分析利弊,给出一些忠告和意见,而是拿出家长作风,吵,骂、威逼利诱,甚至是打。结果家长与子女关系紧张,孩子开始叛逆,家长开始头疼不已。
要想化解孩子的叛逆行为,就要学会和心理断乳期的孩子相处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慢慢地开始学会说不,甚至对你的管理教育有些不服的时候,你不要恐慌,而应该高兴,这说明你的孩子到了心理断乳期,再慢慢的成熟。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要学会和他们相处,让他们安全的度过这一人生重要时期。
学会和孩子做朋友
要想和人做朋友,就必须真诚、友善、平等、自由。和孩子交朋友也是一样,我们就要放下家长的权威,放下自己的架子,这不关你在单位的官职、地位。我们就是要让孩子在内心觉得我们是他们的朋友,亲哥们,是安全的。不会在心里对我们恐惧,有些心里话也愿意给我们说才行。当孩子有错误的时候,要帮助他们分析利弊,给他们一些更正的建议。
学会聆听
如果你能做到和孩子交朋友,那么就要恭喜你成功了第一步。但是我们还要学会聆听,因为即便是和孩子是朋友,他们对你敞开心灵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只有我们学会了聆听,才会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孩子内心的机会,才能把孩子的心理变化牢牢地掌握住。
学会给孩子一些建议、忠告,而不是命令
孩子是有自己的思想的,特别是孩子到了心理断乳期之后,我们要像对待成人朋友那样对待他们,当他们语带问题,试着用和善的语气,给他们一些建议、忠告,或许孩子才不会反感,我们才能真正的达到教育他们的目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给这位朋友的一些建议,但愿对遇到这类问题的每一个读者都有所启发,而没有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