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008-08-01 13:02:52)
标签:
思索学生学习主人文摘教育杂谈 |
关键词:新课程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既道出了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又道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所谓“自主学习”,通俗地说,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把学习当成学生自已的事。著名学者庞维国曾经这样定义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立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认识自主学习:
一、我要学。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二、我能学。我能学是自主学习的灵魂。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从依赖走向主动,最后达到自主。
三、我会学。当学生愿意学,也能学时,还必须具有我会学的能力。自主学习特别提倡自我安排学习,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规划性,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的学习安排,这些都要从小培养。早上起来干什么,一天准备完成哪些任务,这个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就是一种规划。家长、老师如果自觉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和习惯,自己就会非常轻松,而且效果也会出奇地好。同时,自主学习规划还包括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方法的应用,学习活动的调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把学习过程当成学习对象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坚持学
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坚持自主学习,不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改变原有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1、以趣激学。用激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完成自学任务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蕴涵的情趣因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引人入胜的语言,配以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吸引到课文学习上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自觉读书,自觉学习。
2、以疑促学。教师要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由学生掌握探索奥秘的动力,问题能激发学生进取创新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引导、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去感受、探索、理解、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所学知识“再创造、再发现、再认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探索思考问题,求新、求异、求变,并善于听取学生的观点,使学生受多方面的启迪。
二、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标要求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以前我对学生有许多的不放心,所以不敢放手,对学生能做的事情常常是代言、代做,在不知不觉中“好心好意”地剥夺了学生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达到自得的效果,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为此,我在课堂上总是尽量设法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淡化教师的作用。教师扮演的是向导、顾问、参谋、助手和合作者的角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学习茫然时的指向;在遇到困难迷惑时的启发;在出现漏洞的引导;在精力涣散时的提醒;在学习困难时的帮助;在取得成功时的激励……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
三、对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不同的关注
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千差万别。有的个性张扬、喜欢发言,敢于表现,乐于合作;有的个性拘谨、沉默寡言,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头脑反应迅速;有的善于深入思考;有的敢于质疑问难……这样,有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其进入有效思维状态;有的学生需要鼓励,增强其信心和勇气;有的需要指点迷津,解开学习上的困惑和思维上的障碍;有的需要提醒,纠正其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的需要“点睛”,达到其认识上的升华;有的需要内容上的拓展,实现其能力上的跨越……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师在重视学生智力、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机、态度、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协作、相互启发、共同提高。通过课堂实践证明:只有保证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自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教学的每一寸土地。“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实践,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