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端午节粽子风俗屈原文化 |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在中国农历的每年五月五日,2008年的公历是落在六月八日,时值炎热的盛夏,各种病媒蚊虫滋生,百病亦随之流行,因此上古人民为了驱邪厄避瘟疫,而有了端午节的风俗仪式(举如划龙舟、喝雄黄酒、门口挂菖蒲及艾草、身配香包),以祈求身心的安泰。后因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不忍国破而苍生流离失所,悲愤难已,“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终抱石投汩罗江而殉国自尽,百姓为感怀他的爱国情操而力划船只以驱散鱼群,倾投粽子以诱开鱼群,只祈求鱼群勿食毁屈原的尸体,是日刚巧为五月五日驱邪避疾的端午节,后人非常感念富爱国情操的屈原,遂将端午节改变成纪念他的传统节日。
当年百姓力划船只以驱散鱼群,倾投粽子以诱开鱼群,以保护屈原尸体的举动,遂演变成今日端午节的划龙舟竞赛,及吃粽子的食俗,以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操。 
“包粽”与“包中”谐音,祈求金榜题名或高票中选,一般用长糯米、猪肉、虾米、香菇、煮熟去壳的粟子(内馅食材种类与量均可依个人口味增减)、酱油、五香粉、盐、糖、粽叶、粽绳等材料制成。
做法比较复杂,包括先将糯米洗净后泡3小时备用。把猪肉切成丁,香菇泡软后去柄切条状,再将猪肉、香菇以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渍2小时备用。把虾米爆香备用等准备工作。然后把粽叶洗净后,取1张大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放入一半糯米后,放入猪肉、香菇、粟子、虾米等馅料,再填满糯米,将剩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绳子在粽子腰处绑紧打个活结后放入锅中,加水淹过粽子,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后便可食用。
中国人是讲究美食的民族,一颗粽子千变万化,造型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南方人以竹叶包粽子,北方人以苇叶来包粽子。体积有重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长不到两寸的甜粽。口味有甜有咸有荤有素。馅料以地方特产为主,各领风味。
前一篇:在sina博客中输入的一些心得
后一篇:屈原《离骚》中英文版

加载中…